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家庭燉牛腱子肉的做法

家庭燉牛腱子肉的做法

做法壹、

蕃茄薯仔燉牛腱湯

材料:牛腱心1條,馬鈴薯150公克,蕃茄2個,老姜30公克,水700㏄,鹽1小匙。

做法:

1.牛腱剁小塊,放入滾水汆燙1分鐘後撈出備用。

2.馬鈴薯去皮洗凈,切滾刀塊,放入滾水汆燙撈出,用冷水沖涼瀝幹備用。

3.蕃茄洗凈,切滾刀塊;老姜去皮切片備用。

4.將作法1~3的所有食材、水和調味料,放入電子鍋內鍋,按下「煮飯」或《燉湯》鍵,煮至開關跳起,掀開鍋蓋撈出姜片即可食用。

北芪黨參燉牛腱

材料:牛腱1整條,黨參8條,北芪8片,枸杞子1把,淮山10片,姜4片,米酒2茶匙,鹽適量。

做法:

1、將牛腱用滾水燙過5分鐘拿出,洗凈放入燉盅內。

2、枸杞子、淮山、黨參、北芪洗凈,也放入燉盅內。

3、加姜、料酒,倒滿熱滾的水放進隔水慢火燉6小時。

4、加適量的鹽,牛腱拿出切片即可食用。

燉牛腱子肉時間盡量長些,這樣吃的時候很容易消化,對胃部也不會有損害。

做法二、

牛腱子肉營養知識介紹

牛腱子肉的做法及營養知識詳細介紹

使用提示:每餐約80克,過量食用可能會提高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幾率。

牛腱子肉知識介紹:

牛肉是中國人的第二大肉類食品,僅次於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腱子肉即前後腿肉。前腿肉稱前腱,後腿肉稱後腱,筋肉相同呈花形。適於燉、燜、醬等。

牛腱子肉營養分析:

1、牛肉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

2、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3、水牛肉能安胎補神,黃牛肉能安中益氣、健脾養胃、強筋壯骨。

牛腱子肉補充信息:

1、新鮮牛肉有光澤,紅色均勻稍暗,脂肪為潔白或淡黃色,外表微幹或有風幹膜,不粘手,彈性好,有鮮肉味。老牛肉色深紅,質粗;嫩牛肉色淺紅,質堅而細,富有彈性。

2、有人認為當牛肉開始腐爛時的味道最為鮮美。其實這是極為荒唐的說法。雖然在屠宰後的內熟成時期比其他肉類久,但卻因為到店鋪陳設之前,已經完全熟成,而可放在家中的日期只有三四天,整塊肉則以壹周為限。同時為了防止氧化而變質,應置於冰箱保存。

3、壹周吃壹次牛肉即可,不可食之太多,另外,牛脂肪更應少食為妙,否則會增加體內膽固醇和脂肪的積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