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妳吃過最好吃的罐頭是哪個牌子的哪壹款?

妳吃過最好吃的罐頭是哪個牌子的哪壹款?

風物君語-

天上飛的

地上跑的

海裏遊的

……

沒有罐頭裝不下的!

每當冬日冷到極致,就到了能量與嚴寒交鋒的時刻,而食物的生命力,順勢就成為能量的強大後盾。

罐頭的身影壹旦踏上中華大地,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南北沃土上開枝散葉,更是能讓人吃出滿漢全席的豐盛。香港阿壹、上海梅林、廣東粵花、丹東廣天、遼寧紅塔、溫州熊貓……打開壹罐菜肴平鋪在熱米飯上,待肉汁和菜湯化了凍,就是壹份滿滿當當的“罐”澆飯。 01-“中”罐頭?“洋”罐頭?傻傻分不清楚

罐頭在食品界的正式登場,大概要追溯到十八世紀拿破侖征戰歐洲時,法國人懸賞以求解決軍隊在作戰過程中,延長食物儲藏期的方式。之後,法國人和英國人先後發明了用玻璃和金屬容器,盛裝熟食後再抽空的辦法。從此,罐頭以其儲存經久、即開即食、便攜衛生的耀眼光環,壹度深得人心,以食品中的新生寵兒成為了“寶藏”食品。

北戴河“軍工”罐頭丨能量界的佼佼者

不同於市面上多數拉環罐頭極具設計感的包裝,河北的吃貨們自小多是對秦皇島生產的北戴河牌罐頭頗感青睞。

北戴河罐頭的前身,是特供部隊的軍工罐頭,生產最初延用無拉環的密封方式,卻成了許多人兒時垂涎罐頭美味的苦惱。但對於純正吃貨來說,只有小心翼翼先在蓋子上開啟壹個不大不小的洞,再用工具將蓋子整體翹起,才具備了吃罐頭的儀式感,也正是軍工罐頭血統“純正”的標誌。

▲ 牛肉罐頭。攝影/evannovostro,圖/圖蟲·創意

壹罐滿滿當當的高能量肉食,無疑是北戴河罐頭的招牌菜。對於保衛邊疆的英雄將士們來說,是保證體力的根本,也是能量的重要來源。肥瘦相間的紅燒扣肉和蹄髈、大塊結實的牛肉、醬味醇香的獅子頭……放在今日,依舊能壹舉俘獲肉食主義者的芳心。

上海梅林丨不只是“洋”血統

但要論起罐頭的“洋”基因,上海以其“十裏洋場”的身份享有發言權。

早在20世紀初,上海泰康食品公司率先從海外引進罐頭食品,其中就有西餐廳壹直使用的進口番茄沙司。價格昂貴但銷量走俏的番茄沙司,讓股東們逐漸生出仿制番茄沙司的想法。

▲ 英式早餐中的茄汁焗豆。攝影/hansgeel,圖/圖蟲·創意

事實證明,采用江浙壹帶的番茄生產的國人“番茄沙司”,色澤紅潤、口感濃郁,絲毫不遜於進口貨。英國人最愛的茄汁焗豆,隨勢也墜入了這片沃土。此後,公司又開始研發國人口味的傳統菜色。

▲ 圈粉無數的梅林沙丁魚罐頭,與茄汁焗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攝影/爍星

烤麩,是江浙壹帶特有的名菜。將帶皮的麥子磨成粉,放入水中搓揉涮洗成面筋,發酵蒸熟切成塊,再用油煎香,與焯水後的筍片、木耳、黃花菜和花生,壹同入湯水煮收汁。此時,松軟彈糯呈多孔海綿狀的烤麩,吸足了湯汁的鹹香甜蜜,搭乘上罐頭快車,走進天南海北的千家萬戶。

▲ 多孔的烤麩浸透在鮮甜的湯汁中。攝影/爍星

最喜人的江南小菜油燜筍,也壹頭紮進了罐頭的懷裏。謹遵時令出產的白胖小子,渾身掛滿了油醬姿色,清甜香脆的味道,不再只是短暫春冬的專屬。

50年代之後,泰康食品公司進行公私合營,就成立了如今家喻戶曉的罐頭品牌——梅林。

▲ 香煎午餐肉。攝影/爍星

梅林和午餐肉是cp,許多人買罐頭的時候,總會先拿上壹罐午餐肉;哪怕是合租的東北宿友,只需拿上壹根勺兒,就能開始壹頓午餐肉的奢華獨享大餐。

堅實有肉粒的午餐肉,可鹽可甜,可片可丁,可煎可炒,可涮可湯,香煎午餐肉、蒜苔炒午餐肉、雞蛋炒午餐肉、什錦炒飯、涮火鍋、三明治夾午餐肉、彩椒芝士午餐肉披薩……不論是壹日三餐還是小零食,午餐肉總能以粉嫩的身形混跡其間。

▲ “借”著米飯溫度,壹同出鍋的四喜丸子罐頭。攝影/爍星

廣東鷹金錢丨“下南洋”的家鄉味

如果說,上海梅林是國人自己研發的罐頭口味,那麽廣東人的罐頭裏,裝下的還有夢想和遠方。19世紀,廣東人掀起“下南洋”的打工熱潮,遠在異國他鄉之時,壹口來自家鄉的鯪魚鮮味,就成了許多“洋漂”的渴望。

選用廣東南海、番禺或順德地區出產的鯪魚,在鍋中將其煎至兩面金黃,再混拌上陽江的豆豉,放入罐中,豆油浸沒其上,就制成了耐儲存的“初創版”豆豉鯪魚。與古人在《周禮·大業拾遺》中記載的“罐頭”制法頗有類似——“將魚肉裝入嶄新無水的瓷瓶中,用封泥密封瓶口,杜絕空氣進入,五十至六十日過後,鮮同往日”。

▲ 豆豉鯪魚炒苦瓜,壹道能讓許多人愛上苦瓜的家常菜。攝影/爍星

就著豆豉的醇香和鯪魚的鮮嫩,能讓人大口吃上好幾碗米飯,豆豉鯪魚也就成了數代粵人的“下飯神菜”。如若有了新鮮時蔬的加入,豆豉鯪魚便搖身變成菜肴的佐料,壹把油麥菜,或者壹顆苦口多汁的苦瓜,切成片段,加入蒜末,大火爆炒,鮮香撲鼻。爽口多汁的蔬菜,混合著豆豉鯪魚的醬香,至今都是粵人離不開的家常菜。

-02-壕肉與海鮮,罐頭樂趣要多少有多少!

北方人能吃肉,壹口肉下肚,全身立馬舒暢。

▲ 冬天圍著熱鍋吃羊蠍子,身心滿足。攝影/吳學文

張北草原上的羊蠍子罐頭,分量之足可以塞滿壹整個火鍋的胃口,配上白紅蘿蔔這先天的羊肉搭檔,細心啃剔幹凈羊蠍子之後,涮上幾根蔬菜,再喝上壹碗熱乎的羊湯打底,寒冷的冬日都少了幾分凜冽。

沈陽的罐頭裏,小雞燉蘑菇、豬肉燉酸菜……少不了的家鄉味兒。大連的竹島紅燒牛肉和紅燒牛腩,牛肉酥軟、牛筋軟彈,是壹碗清湯牛肉面的絕佳選手;連皮帶筋的筋頭巴腦,在罐子裏凝足了肉凍,Q彈耐嚼,即便用土豆和胡蘿蔔壹塊燉上壹鍋鮮,也是十足的硬菜。

▲ 剔透如果凍狀的豬皮凍,最愛入口即化的那壹刻。攝影/反省,圖/圖蟲·創意

壹人食的晚餐,想吃壹頓爽滑的豬皮凍,來壹罐罐頭切足壹盤,撒上蔥花香菜,就著調好的料汁,顫顫巍巍送入口,晶亮的凝凍入口即化,豬皮留在尾聲越嚼越香。

雲南人介紹起家鄉的特色來,少不了德和牌的雲腿罐頭。上好的山地黑豬肉,是雲南美食的金字招牌,不僅能做出上好的火腿,也能成就罐頭的經典滋味。

海鮮罐頭,不只是廣東人的專利,但凡水邊人家,就有拿得出手的海鮮本味。

▲ 醉泥螺。攝影/金運,圖/圖蟲·創意

寧波舟山的醉泥螺,晶瑩剔透,甜鹹的口味將肉殼的肥嫩凸顯的極佳,唇齒輕輕啟闔,咯嘣壹身脆響,別有壹番趣味。

大連靠海,大顆完整的蒜香扇貝、骨刺酥爛的帶魚、調制沙拉的金槍魚……這裏是海鮮罐頭的天地,也是吃貨們的天堂。

▲ 肉質緊實的金槍魚罐頭。攝影/HandmadePictures,圖/圖蟲·創意

憑借100公裏時速高速遊動的金槍魚,贏得壹身緊實肉質。制成的金槍魚罐頭,要數油浸和水浸兩個口味最受歡迎,油浸金槍魚肉色亮麗,味道濃郁,制成披薩不易烤幹;水浸金槍魚平鋪在三明治上,口感更加清爽。如果要想給味蕾添加壹些新的體驗,那就來壹罐茄汁金槍魚,番茄鮮香,酸汁酣暢,與金槍魚壹同協奏,也許會是壹曲美妙的樂章。

內蒙古呼倫湖幹燒白魚罐頭,得名於中國第四大淡水湖呼倫湖。純凈天然的呼倫湖,到了冰天雪地的冬季,水面封凍後,就是捕魚的黃金時期。湖中盛產的白魚,個頭小巧,銀白色的魚腹,在烹飪之後也能閃爍光芒。

-03-吃肉吃膩了?總得來些蔬菜配!

兒時在幼兒園最愛吃的什錦炒飯,大米粒粒分明,翠綠色的青豆,金黃的玉米,粉嫩的午餐肉丁,色香味俱全,讓人到長大都還在惦記,直到有壹天在超市貨架上發現了玉米和青豆罐頭的身影,仿佛才參透了其中的奧秘。

▲ 什錦炒飯。攝影/anna_shepulova,圖/圖蟲·創意

福建人自小吃大的古龍香菜心罐頭,脆口鹹香,是清粥的好搭檔,也是隔壁湖南大姐家自小就離不開的小菜。

天津長城牌冬菜罐頭,至今還保留壹身醬色的古壇包裝,混著蒜泥的半幹冬菜,要發酵至第二年。煎餅果子裏夾上薄薄壹層,餛飩面條裏捎上壹筷子,配上老豆腐,喝粥下飯……地道老味兒就此恰到好處。

▲ 橄欖菜炒豇豆,豇豆和四季豆都是橄欖菜的絕配。攝影/kenpqyp.dfic,圖/圖蟲·創意

橄欖菜,迷惑了眾人的雙眼,實乃芥菜葉和橄欖的配伍,隸屬粵菜系中的潮州菜。選用碧綠肥厚的橄欖,去苦澀,用油鹽翻炒,再加入精選的老芥菜葉,慢火熬燉直到黝黑發亮,橄欖的甘醇浸入到芥菜的葉脈中,便可入罐儲藏了。待到想念那壹口南北風靡的欖菜肉末四季豆時,買上壹捆豆角切丁,與肉糜、橄欖菜壹同煸炒,裝盤上桌,輕輕松松就能點燃新手大廚的驕傲。

產於嶺南壹帶的黑橄欖,遊離在北方朋友們的視野外。卻是大家每次吃賽百味時必點的開胃小菜,酸酸澀澀的橄欖圈,總能恰到好處中和了冷鮮肉料的厚膩口感;調和沙拉時,加上幾個黑橄欖圈,總能先被夾入口中,後槽牙輕輕壹咬,榨出汁水,不知不覺也能讓人胃口大開。

▲ 開胃解膩的酸黃瓜。攝影/wdovich33,圖/圖蟲·創意

異曲同工之妙的開胃小菜,還有哈爾濱市民們吃得最多的瓜——酸黃瓜。最早由俄國僑民傳入的酸黃瓜,常被標的上“俄式美食”。即便如此,哈爾濱人民也早已深諳其道,用東北土地裏尚未完全長大的薄皮小旱黃瓜,清洗幹凈,倒上米醋,撒上糖、鹽、茴香籽和蘇子籽,再放幾片蘇子葉,上鍋蒸上十分鐘,靜置放涼,就成了酸酸甜甜入口爽脆的酸黃瓜。

在雲南遍地生長的可愛菌菇,絕不會被罐頭遺落在外頭。德和牌雞樅油平菇罐頭、雞樅菌罐頭和牛肝菌罐頭,不只是雲南人的最愛,外地人如若吃上壹口,都能成為魂牽夢繞的地域美味。

▲ 風物君曾推薦過的“雲南三珍菌”——雞樅油、油松茸、牛肝菌。攝影/吳學文

福建漳州的清水馬蹄罐頭和玉米筍罐頭,不知道該被稱為是蔬果還是零嘴,清脆甜口,還帶聲響的美食,必然要被吃貨們收入自己的解壓寶庫。

-04-水果罐頭,私藏的自家滋味

小時候每到寒暑假,就坐上綠皮火車,踏上由南及北的漫漫歸鄉路,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枯燥路途,讓人坐臥難耐。這時候,只要掏出水果罐頭,飽滿的果肉和甜蜜的汁水能立馬驅散所有的疲憊。雪梨、橘子、蘋果、山楂……每到此刻,南北地區的水果繽紛讓人眼花繚亂。

罐頭總能緊跟上時令的步伐,南北各地剛成熟的瓜果,第壹時間就能新鮮入罐。待到蕭條嚴酷的冬季,壹口氣吃上四季水果大薈萃,是人生最美妙的滋味。

▲ 黃桃罐頭。攝影/luoluoivy,圖/圖蟲·創意

黃桃罐頭“包治百病”,是許多東北人都有的童年回憶。小時候每次發燒感冒,都能收獲平日裏少見的黃桃罐頭,長輩們也總是會說,“吃完罐頭,病就好了”。久而久之,生病感冒的難受也抵擋不住黃桃的美味誘惑。不知怎的,如今能吃到的新鮮黃桃,相比罐頭,差了些許點甜蜜,也差了點口感上的溫柔撫慰。

哈爾濱群眾在“吃瓜”壹事上可謂占足了“便宜”,每到香瓜的豐收季節,遠遠就能聞到瓜地裏此起彼伏的身形,和鉆進鼻腔裏的濃郁飄香。這時,拿壹只罐頭瓶就能封藏起這份瓜香,待到冬日,還是解膩的烤串伴侶。

先天擔負著“解膩”重任的山楂,做成罐頭後卻變得酸甜可口起來,飯前飯後吃上幾顆,開胃消食,更舍去了繁瑣的剔核步驟。

▲ 枇杷罐頭。攝影/shabbydecor,圖/圖蟲·創意

如果要找罐頭中的土豪,那就瞅向江浙壹帶的枇杷罐頭和楊梅罐頭,身價不菲的江南尤物,制成罐頭後,拿在手裏多了份重量,眼中卻充滿期待。

炎炎夏日,是廣東人最愛的豐收季,剝皮的荔枝壹氣兒吃完,總少不了擔心上火。保存在罐頭中,白胖的荔枝肉裹著汁水的清透,更顯的俏皮惹人愛。“玻璃罐裏菠蘿塊,鐵罐裏頭菠蘿圈”是南方人總結出的忍俊不禁。進入罐頭裏的菠蘿,為了博得更多的好彩,收斂起了酸澀,平易近人了起來。

▲ 菠蘿圈罐頭。攝影/shaiith,圖/圖蟲·創意

吃完果肉、將汁水壹飲而下,余下的玻璃空瓶,還能另做他用。泡上壹杯清香的綠茶,看枝葉在熱水沸騰中開花旋轉。或讓家中長輩,在空閑時,根據杯型的身材,勾編出獨壹無二的罐頭外衣,既能隨身背帶,又能避免燙傷,冬天拿在手上還是壹個多功能的暖手寶。就這樣,被裝扮壹身的罐頭瓶就成了各家娃到學校pk的對象。

在冷鏈發達的今日,“罐頭”早已淡化了“外貌(貿)協會”和“儲藏經久便攜”的定義,但在數代人的心中,它卻有了更多的身份——也許是對故土和家鄉的壹份深情,對壹個時代的懷念,亦或是對當下生活的壹份嶄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