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這三種鴨中日本人最常吃的是哪種呢?我們接下來說。
吃鴨!
日本人食鴨肉歷史悠久,在日本各地繩文時代貝冢出土的遺物中經常可以見到真鴨的鴨骨,說明早在繩文時代真鴨已經在日本出沒了。在日本古代,真鴨是廣義的鴨類中很重要的品種,有時人們會直接以“鴨”來代指真鴨。
壹只奔騰的真鴨。via:7tei.jp
到了12世紀,日本出現了關於家鴨的記載。有壹種說法認為,日本的家鴨品種最早是從中國傳入的,同時傳入的還有合鴨。但此後的幾個世紀,鴨子養殖業在日本壹直不成氣候。
到了安土桃山時代,豐臣秀吉是鴨肉愛好者,早年居住在近江的長濱時,便以飽食琵琶湖的真鴨為樂。可移居到大阪後,豐臣秀吉發現沒啥令人心儀的鴨子可吃,於是頒布法令獎勵家鴨養殖,並鼓勵在水田中養殖家鴨,起到減少蟲害的作用,這被認為是“合鴨農法”的雛形。
豐臣秀吉和禽類。via:irasutoya.com
江戶時代後期,壹些來自國外的鴨品種陸續傳入日本。到了明治時代,日本的鴨子養殖才呈現產業化趨勢。
日本鴨料理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鴨南蠻和鴨鍋。“鴨南蠻”簡單來說就是加了鴨肉、大蔥的蕎麥面,這道料理出現在江戶時代文化年間(1810-1814)江戶(今東京)日本橋馬喰町的“笹屋治兵衛”。
鴨南蠻。via:ninben.co.jp
“笹屋治兵衛”開業時所用的鴨肉是真鴨之肉,但使用野生鴨的問題是,不是隨時想吃就能吃到,只有在真鴨同學飛來過冬的時候店裏才有鴨南蠻賣。這種壹期壹會、唯美而尷尬的局面壹直持續到明治時代後半期,那時鴨子養殖實現產業化,店裏會在冬季繼續用真鴨做鴨南蠻,而在其他季節就可以用合鴨來代替。
“笹屋治兵衛”開業之初時的鴨南蠻會加入三塊真鴨肉、兩塊鴨骨和蔥白,碗上還要蓋上漆蓋。
另壹道著名鴨料理“鴨鍋”是用鴨肉、大蔥、豆腐、蔬菜等制作鍋物,這道料理據說最初也是用真鴨肉制作,現在很多地方的鴨鍋都改用合鴨肉制作,但以真鴨聞名的琵琶湖壹帶還是會以真鴨肉制作鴨鍋,這也是滋賀縣的鄉土料理之壹。
熱氣騰騰的鴨鍋。via:kyuemon.com
妳可能發現了,鴨南蠻和鴨鍋裏都少不了壹個靈魂元素:大蔥。因為當年人們用野性十足的真鴨肉來做這兩道料理,加入大蔥可以有效去腥提鮮,讓料理變得更加美味。
鴨肉和大蔥成為最佳CP後,在日語俗語中甚至出現了“ 鴨蔥”壹詞,這是“鴨子背蔥來(鴨が蔥を背負って來る)”的省略語,意為鴨肉加了蔥就“萬事俱備”,形容事情進展順利。
鴨蔥
現在,妳在日本吃鴨料理的時候,會發現以上三種鴨當中最常見到的詞是“合鴨”,其次是“真鴨”,很少會見到“家鴨”這個詞。不是日本人不吃家鴨,而是在日本的食材和料理界人們習慣將合鴨和家鴨都稱作“合鴨”。
但在中華料理的語境裏,“家鴨”這個詞可以被大膽使用。日本的北京烤鴨店會明確地說自家烤鴨是用家鴨制作的。另外中華料理中常見的皮蛋也是用家鴨蛋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