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夏,壹路上,耳朵和眼睛都會陶醉在歌舞的海洋裏。
回族是個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在寧夏,可以欣賞到帶有濃郁西北風情的回族花兒、口弦等歌曲。?慧花?是中國西北地區流傳的壹種獨特的高音民歌。旋律高亢悠揚,歌詞樸實清新,地方特色鮮明,民族風格濃厚。?口串?,還叫什麽?嘴巴?寧夏回族婦女喜愛的彈撥小樂器,曲調悠揚,曲調相對固定。從陽臺上滴下來?、?駝鈴?、?珍珠倒扣快門?等待字符串順序。
寧夏的民族民間藝術表演可謂獨樹壹幟,享譽海外。地方藝術表演團體或民間藝術團體在表演內容、表演形式、表演風格等方面都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贏得了國內外觀眾的壹致好評。位於固原市的西吉縣歌舞團,從遍布西北的鮮花中提取素材,以現代音樂形式創作編排大型花劇《花四香》,展現了穆斯林群眾結婚、慶典、勞動、收獲、娛樂的生活場景,鄉土氣息濃郁,寓意無窮,從農村到首都北京,從中國到日本。
寧夏現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9個,數十個民間群眾表演團體活躍在寧夏各地,民族表演藝術異彩紛呈。寧夏歌舞團、寧夏京劇團、寧夏秦腔劇團、銀川雜技團多次出訪亞洲、非洲、歐洲、美洲。最著名的是寧夏歌舞團和銀川劇院。
寧夏歌舞團成立於1958年秋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之際。主要由中戲、中央歌舞團、空政歌舞團、鐵道兵文工團、中華全國文工團分會和原甘肅省銀川市文工團組成。1986年底,原銀川市文工團合並。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不斷吸收新鮮血液,其中大部分是各大藝術院校的畢業生。目前,這些畢業生已成為劇團的主力軍。
多年來,劇團創作和演出?鮮花?歌舞劇《曼蘇爾》、民族舞劇《西夏姑娘》、大型民族樂舞《西夏土著風》、大型回族歌舞《九州新月》?《中國回族花卉》、《西夏樂舞》三卷本、《墨海羌笛》、舞蹈《歡樂》、《山娃子》、《黃河舟歌》和交響音樂《六首史詩》。
銀川劇院於自治區成立後1960建成並投入使用。是自治區文化廳直屬事業單位,位於自治區銀川市最繁華的新華東街18號。銀川劇院現在是壹個40年的老字號,自古被稱為大劇院,在自治區和全國都很有名氣。現在劇院是壹個綜合性的娛樂場所,還可以放電影,接待大型歌舞表演,接待各種會議。
壹路上都不會身心疲憊。漂亮的回族姑娘,帥氣的回族小夥,甜?鮮花?整個旅程充滿了民族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