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我5點起床,7點到達北京,8點到達公司,晚上8點離開北京,9點到家。
專家建議後有哪些改進措施?
我來說說疫情前的通勤時間,因為作為壹個年輕人,我也有孩子。孩子剛滿三個月,即將步入職場,但我還要照顧他。因為沒有北京的標誌,所以早上7點前必須到車,8點後開車離開北京。
現在房子離公司壹個小時的通勤路程,我覺得還好。想搬家找不到合適的房子。
我見過年薪百萬每天通勤四小時的人,也見過住在公司樓下的大學畢業生。
更多的普通人拿到普通工資然後通勤2小時以上。
他可能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原因,他也有很多困難和他真正的疲憊。
不要沒有別人的痛苦就去評價別人。
所以矛盾不在於通勤時間,而在於每個人想要什麽,想要取得什麽成就。
我覺得可以從時間管理和馬斯洛需求理論等方面和大家分享壹下:
時間管理要“從終點開始”思考和做事。
大多數人喜歡為自己制定計劃:
六點到七點看書
7點到8點寫作
8點到9點洗漱上班。
......
這個計劃是老生常談,寫出來很有節奏感,很有感情。行刑後,我會躺下。
妳根本堅持不了,容錯率就會低。
做了就結束了。
所以要改變自己的“規劃時間”的方法。首先,妳為什麽要學習寫作?以前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目標,為什麽突然有了?
我真的想好好考慮壹下。找到妳做這件事的動力。
比如我希望通過閱讀和寫作來實現。
有了這樣的目標,現在還沒有計劃安排。
明確為了達到目標,妳想實現多少。然後怎麽變現:通過什麽渠道,每種變現形式能賺多少錢,妳怎麽賺這個錢。
我的目標是2022年實現1w。希望通過向知乎、微信官方賬號投稿,以及向壹些教學寫作平臺付費(他們會開放投稿通道),以“圖書推薦、圖書開題、備課”的形式實現。
200元,看壹本書需要3-5天,壹年52周,52*200=10400。
壹節課稿費500元,閱讀時間不變,52 * 500 = 26000。
通過我的計算,妳會知道我通過這三種形式實現1w有多難,用數字證明目標的合理性。
如果非要我達到這個1w的目標,我會想三個辦法:1,提高寫作水平,增加寫作費;2、提高我的閱讀效率,縮短我的閱讀時間;3、尋找其他實現方式。
然後我會制定壹個計劃:每周完成1本書和壹篇打開的稿子,分解成每天讀多長時間,寫多長時間。
所以,無論通勤多久,都要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怎麽安排,就是想清楚要做什麽,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然後有計劃的安排。
馬斯洛需求理論
在每個選項的背後,我們不妨看看這個模型。
例1:年薪百萬通勤4小時的高管。
首先,這位高管在北京買了房,同時有兩個寶寶,妻子暫時無法工作。
然後他可能會面臨老有所養,老有所小的問題,所以保障需求應該是有的,就是賺錢。
另壹方面,以他的能力,應該哪裏都不缺錢。妳為什麽選擇那個?我覺得可以上升到尊重和自我實現的層面,賦予副總裁的頭銜和權利。同時,這個行業是壹個高科技的創業公司,什麽都需要做,才能讓他大有作為。
例2:實習生月租7800元,租在公司樓下。
第壹層生理需求和第二層安全需求不歸屬,第三層是愛/歸屬,是社交需求。
通勤對個人作息時間沒有太大影響,但對有社交需求的孩子來說卻是壹場災難。
所以這個孩子就收集到的信息來說,屬於第三層次。
《出埃及記》3:剛畢業的大學生通勤兩個多小時。
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會面臨缺錢的情況,家裏可能會給他們經濟上的支持,但是礙於自尊和面子,還是要靠自己。
所以在畢業後的前幾年,我會先解決自己的保障需求,多賺點錢,住的遠壹點。
上面的例子也是個人從小的方面分析的,但是可以看出每個人的條件和環境都不壹樣。
我還需要定義自己的人生,努力工作。加油“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