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交通便利,成昆鐵路貫穿其中,成樂高速公路也已建成通車。
基本介紹中文名:嘉州行政區類別:地級市轄區:中國西南* * *駐地:樂山電話區號:0833面積:12827平方公裏方言:樂山方言著名景點:樂山大佛、嘉陽小火車、峨眉山火車站:樂山北車牌代碼:四川L簡介、歷史、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氣候、發展、農業經濟、美食特產、簡介樂山是四川最早開發的地區之壹。早在秦漢時期,其鹽業和冶鐵業就相當發達。唐宋時期,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繁榮,史書上說“山川秀美,商賈喧鬧”。歷史畫派在藝術上獨樹壹幟,在四川國畫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國際端午節和國際旅遊佛節在國內外也有壹定影響。嘉定絲綢暢銷省內外,“水泊絲”、“烏頭絲”、“絲錦”、“鵝絲”成為貢品。夾江的造紙術也是相當有名的。如今,樂山不僅是四川的糧食和副食品生產基地,也是著名的煤炭、水泥、電力、機電產品、造紙和鹽化工生產基地。樂山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素有“天下山川之景在蜀,蜀勝於史”之說。以峨眉山-樂山大佛為中心,數十個國家級、省級景區呈放射狀分布,相對集中。吳優山、淩雲山、東延山連綿不斷,形成了雄偉的“巨型睡佛”自然景觀。世界上最高的石雕彌勒佛樂山大佛位於淩雲山西面向岷江的懸崖上,建於唐代,高71米,距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65,438+0,996,5438+0年,全國十大景區排名第二。199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峨眉山-樂山大佛為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樂山大佛後面的馬號崖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峨眉山,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壹,以美、美、奇、隱而著稱,是1991全國40大旅遊勝地之壹。峨邊有黑竹溝,被譽為“中國百慕大”,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大熊貓的產地之壹,還有還在運行的嘉陽火車。歷史沿革樂山歷史悠久,遠在3000多年前的巴蜀時代,曾是蜀王明凱部落的故都。公元前4世紀,巴蜀為秦所滅,樂山屬蜀郡。因為在成都南部,所以取名南安。南安隸屬犍為縣。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不斷,樂山的建制變動頻繁。歷史,中國南北朝時期建立的國家。北周保定元年(561),分析南安縣位於平強縣,平強縣(今樂山市東北),平強、南安等縣屬其管轄。北周二年(579),置史,仍治羌,意為“郡美而美”。隋開帝三年(583),平羌郡廢。大業二年,606年嘉州並入梅州。三年,改為眉山縣。傳說隋軍從成都乘船到樂山追擊陳國敗兵時,遊龍導航岷江幫助隋軍統壹天下,故南安改為隴右。唐朝武德元年(618)改為歷史。龍遊縣(今樂山市中區)天寶初期改為犍為縣。在甘源的早期,這又成為了歷史。唐代詩人岑參曾是壹位歷史學家,當時人稱岑家洲。宜豐之後,其管轄範圍相當於四川省的樂山、峨眉山、夾江、犍為、沐川、馬邊等市縣。宋慶元二年(1196),嘉州升為嘉定太守。領導五縣壹監:龍遊縣、洪雅縣、夾江縣、峨眉縣、犍為縣、豐原監。茶元十三年至元(1276),峨眉山改嘉定道,轄隴右,領壹師四縣二州,錄壹師,隴右、夾江、峨眉、犍為、瓊州、梅州。明朝洪武九年(1376)四月,嘉定府降為嘉定府,美美府,瓊州府降為郡,仍屬嘉定府。十三年(1380)十壹月,復眉州為州,定之。成化十九年(1483),邛縣升為州,並指定。龍頭六縣,樂山縣,峨眉縣,洪雅縣,夾江縣,犍為縣,榮縣。清雍正十二年(1734),嘉定府升為嘉定府,龍遊縣改為樂山縣,取“城西南有個‘樂山’”之名,“樂山”之名壹直沿用至今。龍頭縣7:樂山縣、峨眉縣、洪雅縣、夾江縣、犍為縣、容縣、威遠縣。民國時期,廢除政府,設立樂山行政督察署。1950年,樂山地區成立,屬川南行政區。樂山辦事處位於樂山縣。轄樂山、犍為、沐川、屏山、雷博、馬邊、峨邊、峨眉、井研9個縣。1951年,犍為縣成立五通橋市,隸屬樂山機構領導。樂山地區轄1個市和9個縣。65438年至0952年,樂山地區隸屬四川省。1953年,原眉山地區所屬的眉山、彭山、青神、夾江、洪雅(在洪川鎮)、單玲六縣劃入樂山地區。轄1市和15縣。1953,五通橋市改為省轄市,委托樂山代理代管。嘉州夜景1955,雷波縣、馬邊縣、峨邊縣劃歸涼山彜族自治州,峨邊縣、馬邊縣委托樂山代辦處代管。樂山地區轄1市和12縣。1957年,屏山縣劃歸宜賓地區。樂山地區轄1市和11縣。1958年,屬於內江地區的仁壽縣劃入樂山地區。轄1市和12縣。1959年,五通橋市撤銷,並入樂山縣。撤銷青神、彭山兩縣,並入眉山縣;撤銷單玲縣,並入洪雅縣。樂山地區轄9個縣。1962年,恢復彭山、青神、單玲三縣。樂山地區轄12縣。1970,樂山地區更名為樂山地區。撤銷樂山縣,設立樂山市。樂山市行政區域包括原樂山縣行政區域和五通橋區,原樂山地區直屬。該地區位於樂山市,轄樂山市和夾江、洪雅、單玲、青神、眉山、彭山、井研、仁壽、犍為、沐川、峨眉縣。1979年,金口河工農業區(相當於縣級)從原屬峨邊縣的金口河地區分離出來,工農業區駐和平公社。樂山地區轄1市,11縣,1工農業區。1984年,撤銷馬邊、峨邊兩縣,成立馬邊彜族自治縣、峨邊彜族自治縣,由涼山彜族自治州劃歸樂山地區管轄。1985撤銷樂山地區、樂山市、金口河工農業區,地級設立樂山市及市中區、五通橋區、沙灣區、金口河區。1997行政區劃調整,眉山等六縣抽簽。樂山市行政區劃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102 15′30″-104 15′02″,北緯28° 28′52″-29° 56″。北與眉山接壤,東與自貢接壤,東南與宜賓接壤,西南與涼山彜族自治州接壤。總面積12826平方公裏。總人口為349萬(2006年底)。全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2個自治縣,管理1個縣級市。市人* * *在鬧市區。根據2000年樂山大佛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樂山市總人口為3324139。其中市中區564857人,沙灣區192156人,五通橋區310229人,金口河區52916人,犍為縣506834人,井研縣384060人,夾江縣34848655人。自然氣候樂山地區位於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過渡地帶。地勢西南低東北高,高差很大。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下,形成了各種氣候類型。該市屬於中亞熱帶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水熱同季,無霜期長,農業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在16.5-18.0度之間,大於等於0℃>;積溫6100-6500,年平均無霜期300天以上,年平均霜凍日數4.2-9.4天,年平均降雪日數只有1.0-2.7天。是水稻、小麥、油料、糖、水果、棉花等多種農副產品的高產區。中國西南山區的氣候有明顯的垂直差異。從山麓到山頂,依次有完整的中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氣候帶,小氣候條件十分復雜。它是該地區發展農業綜合經營和立體農業的地區,是木材、茶葉和中藥材的主要產地,也是寶貴的旅遊資源。受季風和地勢隆起的影響,氣候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區在65438±0,000毫米以上,峨眉市在65438±0,500毫米以上,僅峨邊和金口河在65438±0,000毫米以下。降水有季節變化,夏秋兩季降雨量約占80%,冬春兩季僅占20%。羅城古鎮,嘉陽小火車,五通橋小西湖等。農業經濟發展現狀樂山市經過20年的農業改革開放,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農村林、牧、漁業協調發展,形成了畜牧、林業、茶葉、蔬菜、鄉鎮企業五大主導產業。1999,全市生產總值135億元。其中,第壹產業35.66億元,第二產業36.74億元,第三產業42.62億元。財政收入70.65438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4.29億元(現價),農民人均收入2072元。糧食總產量達到654.38+30.27萬噸,出欄生豬28.75萬頭,肉類365.438+0.000噸,雞蛋4.79萬噸,油料3.45萬噸,茶葉77萬噸,蠶繭24萬噸,水果81.3萬噸,蔬菜6.7萬噸。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4701000畝,保證灌溉面積1273300畝,旱澇保收面積100895438+0000畝,農業機械總動力82.82萬千瓦。我市正在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趕超跨越式發展,努力實現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經濟強市和國際優秀旅遊城市的宏偉目標。食品特產樂山風味獨特,以麻辣聞名海外。有“食在四川,味在歷史”的美譽,享有“烹飪天堂”的美譽。這裏有許多種類豐富的當地特產和小吃。樂山小吃久負盛名。許多著名的成都小吃起源於樂山,樂山姬伯,白仔雞,來鳳魚,跳跳兔,玻璃燒麥,蛋糕蒸牛肉,蘿蔔幹等等。樂山有幾個好吃的,比如西壩豆腐,蘇記蹺腳牛肉,牛花麻辣燙,甜皮鴨,姬伯雞,牛花豆腐腦,樂山燒烤,扒雞,麻雀面,臘肉粽子,砂鍋,豆腐腦,蘇記芝麻米糖,闕記葉兒壩等等。高蹺牛肉的多種地方特產有雪魔芋、幹姜、姜黃、白姜、黃花菜、黃連、苦筍、筍幹、竹葉、大蒜、靈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