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
無錫人非常重視冬季至日的節氣,民間有“肥冬瘦年”、“冬季至日大如年”、“冬季至日小年”等說法。冬季至日的前壹天被稱為“冬季至日之夜”。無錫人要開齋祭祖。隆重的儀式和除夕夜差不多,但是供品比較少,壹般是三葷三素。在冬季至日的晚上,全家人應該聚在壹起吃壹頓冬季至日晚餐。如果他們不在家,他們也應該離開座位,設置壹對碗和筷子,象征性地舉行壹些飯局,以顯示他們的團聚。
南京
在南京的歷史上,有這樣壹種說法,冬天的至日就像壹年。冬季的至日風俗非常豐富,主要包括“九燒包子、九吃豆腐”。以前老南京有句話叫“洋蔥炒豆腐燒大腸”,說的是當時豆腐配洋蔥和大腸,這樣油水多,可以滿足人們在物資匱乏時期的需求。還有壹個“逗富”和“發跡”的意思。但現在人們壹般只燒青菜豆腐,既不油膩,也沒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意思。
淮安
在淮安、南京等地,還有“九月十九”壹只雞的說法。在冬天的至日,人們喝壹碗老母雞湯,然後在每年的九月九日燉壹只老母雞。
常州
常州必吃“蔥花豆腐”。洋蔥是壹種冬季蔬菜,正好在冬季至日之前上市。豆腐諧音“全富”,意為富貴。
揚州
揚州人稱之為“大冬”,也叫“小年”。過去,在冬天的至日,商店、車間和學校都放假壹天。曾有“冬去春來,家家吃湯圓,老師不放假,學生不給錢”的說法。這壹天,揚州人還有煮香米(南瓜)的習俗,可見冬天吃香瓜可以避禍。
蘇州
在老蘇州裏,除了冬酒、冬至日肉、冬至日丸子、燉菜,有壹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冬至日板”。“冬季至日盤”是老蘇州人在冬季至日節前互贈的禮盒。以前有錢人用紅木做的箱子,普通人用簡單的竹板。“冬季至日盤”包括冬季酒、蛋糕、紅豆和糯米以及其他冬季至日食物。近年來,深受蘇州人喜愛的“冬季至日板”融合了當地習俗,包括“酒、米、茶、餃子、水果、腌制品”等食物。
鎮江
舊時,鎮江民間有在冬季至日吃湯圓的習俗。在冬天的至日,鎮江各學校的學生爭相背誦這首童謠,以表明冬天的至日也是新年的習俗。
南通
冬季的至日是南通“八節”之壹,有燒香、祭祖、祭天、掃墓、吃餃子等習俗。在南通人俗稱“燒經”的冬季至日上祭祖,中午準備魚、肉、蛋、豆腐等四種菜肴,祭奠已故親人。冬季的至日也是“數九”的開始,接下來的小寒和嚴寒是壹年中最冷的季節,就像南通民間諺語說的“大雪年年有,不是三九月而是四九月”。
江陰
冬季的至日壹夜之間被稱為“冬季至日之夜”,江陰人會像往常壹樣在家裏開齋祭祖。在冬天的至日夜晚,壹些人會邀請親戚和朋友吃晚飯。過去,地主就是在這壹天遣散長工,所以有壹首民歌“冬天的至日夜,富人吃壹夜,窮人凍壹夜”。銀溪鎮和慶陽的冬季至日有壹個習俗,那就是在冬季的夜餐中必須有壹盤菜是小蔥和豆腐。俗話說“要想富,冬天的至日要吃壹碗蔥壹夜豆腐。”胡聰意為“郁郁蔥蔥”,豆腐在江陰方言中與“對符”諧音。
鹽城
鹽城有句諺語,“冬天至日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餃子。冬天的至日糟蹋餃子碗,凍耳朵也沒人管。”。除了餃子,吃餃子也是冬季至日的傳統習俗,它意味著“團圓”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