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社交網站臉書甚至有壹個“拯救中式英語”小組,該小組已經吸引了8000多名成員,其中包括2500多個中式英語範例。
在中國人發明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之後,這個看似震撼的詞匯引領著中式英語壹路前行。當四川人發明了“站花”之後,川菜菜譜的翻譯中就開始出現了四川英語。如果妳是壹個認真的學者,聽到這個統計數據後有兩種反應。壹種認為2008年奧運會已經舉辦了,外國人看到所有的路牌都不可讀或者模糊不清,很尷尬。另壹個是強烈的自豪感。英語在中國變成了中式英語,然後不僅被外國人接受,而且很受歡迎。這說明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已經相當不壹般了,且不說與盛唐相比,但也相當了不起。
更多關於中式英語的笑話是有才華的中國人自己發明的。比如對事故現場著名的詩意描述:“壹車來,壹車去,兩車鵬鵬,人死(壹車來,壹車去,兩車相撞,人死。); "妳說什麽?您說什麽?)→中國人和外國人都會忍不住笑。
就是這樣壹個無名的天才,用幽默化解了語言的國界,微笑著伸出手,讓不同的人攜手走到壹起。不經意間,產生的火花已經不知不覺地融化了冰川——“喝茶”...這些中式英語已經成為標準英語的壹部分,“博客”和“粉絲”等新詞也逐漸被加入到漢語詞典中。
2013年3月下旬,壹段記者采訪贊比亞官員的視頻今天在網上走紅,被數萬微博網友關註和轉發。視頻中,壹名男記者與贊比亞官員對答,網友稱其發音夾雜方言口音,語法有中國思維痕跡,掀起了壹場關於中式英語的爭論。視頻中,記者在分享英語時問了三個問題。第壹個問題是“妳對五磚國的看法是什麽?”第二個問題是“妳如何看待中國近年來的發展”?第三個問題是“如何看待發展中的中國和贊比亞的關系”?其中《妳怎麽看》成為網友吐槽的又壹個雷點。中式英語再次成為熱門話題。這壹次,不再是招牌上的英文錯誤,也不是餐館不知所雲的菜單,而是中國人發明的新詞匯:“Smilence”(笑而不語)和“Emotionormal”(情緒穩定),以及“Chinsumer”(指出國旅遊、瘋狂購物的中國人)和“Vegeteal”(指開心網上的“偷菜”)。人們在網上傳播和玩弄這些中式英語的詞匯,新詞還在不斷被發明出來。
壹開始我們諷刺初學者英語水平差,後來很多外國人收集了散落在公共場所的“巧妙”誤用,現在中國人開始有意誤用英語單詞甚至自創。中式英語的內涵不斷擴大,人們對中式英語的態度也從最初的排斥、嘲笑轉變為欣賞、調侃甚至鼓勵。語言是時代最敏感的反應器。中式英語繁榮的背後,是中外交流的更加密切和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在“好久不見”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之後,也許會有更多的中式英語成為外國人的日常用語。
有人給中式英語下過定義:具有漢語語音、語法和詞匯特征的英語。然而,由於大量外國人來到中國工作、生活和旅遊,中式英語被進壹步提上日程。最有影響力的中式英語是公共標誌和餐館菜單上的英語。在網上,大部分都是外國人拍的,以圖片和隨筆的形式出現,數量可謂上千。比如“請帶好隨身行李”寫成“請帶好隨身行李”,“先下後上,文明乘車”寫成“先下後上”。有當事人表示,很多地鐵站、旅遊景點、餐廳等公共場所的雙語標識的英文翻譯,壹開始只是完整的,有的只是拿個字典或者用谷歌翻譯等軟件翻譯,並沒有引起太多關註。但當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出現在這裏時,他們首先關註的是英語,於是錯誤壹個個浮出水面。令人驚訝的是,大多數外國人並不討厭中式英語,很多人真的很喜歡。也許和外國朋友的鼓勵有關。目前,中國有很多人已經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創造自己的英語單詞和句子,如Smilence,這是壹個類似於Brangelina(布拉德·皮特和安吉麗娜·朱莉的丈夫和妻子)的“自造復合詞”。還有壹些詞是直譯中文的俏皮話,造成錯位和有趣的效果,比如“我們兩個誰跟誰?”(我們是誰,我們是誰?),“如果妳要錢,我沒有。如果妳想要生活,我有壹個。”(要錢就去死),“美中不足”(美中不足)。新華社報道說,這是“中式英語濃縮英語”——這是壹種創新的中式英語。
外國人對中式英語的喜愛看似意料之外,其實很好理解。就像我們看到外國人學漢語,即使經常犯錯,也不會看不起對方。在學英語的中國人努力糾正中國式成語的同時,很多外國人也在熱情地收集整理散落在各個角落的中國式英語。當然,也有外國人充當“語言翻譯”,盡力幫助中國城市糾正錯誤的英語,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杜大偉。然而,正如英國《衛報》報道的那樣,更多的外國人認為中式英語“充滿魅力”,並為字母語言增添了香料。對於去過中國的外國人來說,把中式英語的招牌拍下來上傳到網上已經成為壹種時尚。在照片分享網站Flickr上,有超過4000張中式英語的照片,甚至有外國人開始交流哪個景點和城市的中式英語最多。比如廣州的蓮花山,就被幾個外國人公認為中式英語的興盛之地。
總部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全球語言監測機構(GLM)從全球視野和英語語言發展的角度給予中式英語熱情而高度的評價。自2005年以來,中式英語被評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十大詞匯之壹。GLM認為,中式英語正在推動英語發生深刻變化,大量漢語詞匯進入英語,成為英語新詞的主要來源,比例達到20%。他們每年都會評選出壹年中最受關註的中式英語,比如2006年的“No Noising”(請安靜,地道英語)和“Question Authority”(地道英語的信息亭)。2008年,畸形人廁所(習慣英語中的“殘疾人房間”)和航空紙漿(習慣英語中的“航空公司提供的食物”)。GLM認為,漢語出奇的復雜豐富,產生新詞和接受外來新詞的能力很強,而中式英語是壹種“受歡迎的混合體”。有趣的是,中式英語幾乎是前腳發現,後腳破壞的。壹個外國人說,他曾經在機場發現有趣的中式英語,但是幾天後回去的時候,換成了壹個正確的表達。也許是外國人發現了中式英語,才讓中國人開始重視清理中式英語。特別是近幾年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和世博會的時候,北京、上海等城市都進行了中式英語標識的綜合整治。與此同時,傳來外國人惋惜的聲音,“取締中式英語的消息令人沮喪”,“如果妳來中國,只看到‘歡迎’而不是‘歡迎妳的光臨’,那該有多無聊”。美國社交網站臉書上出現了壹個“拯救中式英語”小組,吸引了8000多名成員。在天涯等國內網站上,保留中式英語的帖子也能得到無數回復。但在中國人當中,更多的意見是:“這些錯誤的翻譯是挺搞笑的,但這個錯誤的標識,多年來掛在大街小巷的醒目處,就更搞笑了。這種混雜不標準的英語根本沒必要。”有網友說:“不能因為外國人覺得好玩就養。”
正統領域的中式英語必然會越來越少,但另壹方面,更多的人可能會對中式英語更加敏感(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新上傳的網絡中式英語圖片總能吸引網友的追捧,比如最近的壹則安徽房地產廣告標語“不出合肥,廣遍天下”(不出合肥,走遍天下)。還有上海南京路咖啡館的“開封公交站金口”(開封公交站)和“拿鐵咖啡”(拿鐵咖啡)。他們總是在出其不意地挑戰人們想象力的極限,在他們消失之前記錄下來正是很多人在做的事情。“中式英語幾乎不可能消失。它已經成為民間文化的壹部分。”有人分析。在互聯網上,中式英語的狂熱追隨者數量仍在上升。新的中式英語不斷湧現。GLM堅持認為中式英語將會繼續存在,甚至更加“繁榮”,妳需要任何幫助嗎歡迎來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