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成本差異
診斷目標:從微觀角度,從差異中解讀成本控制。
有比較才會有差異。對比的標準是原本為產品研發制定的“標準成本卡”(詳情請看:《生產標準卡》只是壹種形式?不,不.....妳錯了!》)。標準成本卡不僅用於控制產品的標準化,也是成本控制的有效工具。
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不壹樣怎麽辦?我們需要考慮兩個方面。
標準成本卡是否合理?
不要以為標準成本可以壹蹴而就。
在嘉和壹品,標準成本會根據生產過程中與實際成本相比的偏差值不斷修正,使標準成本盡可能準確。
這相當於壹個產品內部測試的過程。產品剛開始會出現考慮不周的情況,比如壹根面的量太多或者太少,調料的量等等。建議新品上市時,選擇壹到兩家店鋪進行測試,每天進行對比調整。
實際操作中的偏差
據說中餐很難標準化。同樣,由於經營的不確定性,實際成本永遠不可能與標準成本完全相同。在設定標準成本時,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設定合理的誤差範圍。
如果超出範圍,妳就當“偵探”吧。是供應鏈出了問題還是員工操作不規範?
不要以為和供應商簽了長期合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當妳發現他已經開始以次充好,網料率大不如前的時候,就要給他敲個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