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死的那天我跑到了現場。看它躺在磨坊旁,骨瘦如柴,頭發淩亂,眼睛睜得大大的。死的很難過,但是壹條腿還在努力。我知道,當它死去的時候,它還在努力地磨著。因為昨天晚上,它說快過節了,要最後努力,好好幹,把剩下的四百多斤豆子磨完,完成任務,然後回家好好休息。只是沒想到,卻死在了磨坊上。
我剛認識他的時候,他還是驢群中的勞模。他是壹個有才華的年輕人,前途無量。我見過它磨磨蹭蹭,步伐穩健均勻,表面白凈單薄,沒有壹點雜質,壹直勤奮努力,每年都受到主人的表揚,做出了很多貢獻。
聽它說磨壹開始沒那麽緊張,就每天按時磨然後卸下來回窩。但是後來事情突然變了。不知道是哪個毛驢不小心把面磨出來混了點雜質,被投訴了,影響了主人的形象。主人決定改革驢磨粉機系統,誰磨面粉誰負責,還設置了很多監管部門。
就這樣,原來的50頭驢被硬生生的分成了不同的類型。還有宣傳驢,負責喊生產口號,宣傳驢的先進事跡。有壹頭監工驢,負責監督驢的工作。研驢負責研究,先進的研磨方法。還有壹個計劃驢,負責制定工作計劃和任務。當然還有壹些級別更高的驢,負責管理其他的驢。最後剩下的就是這只壹線驢了。改革完成後,發現真正拉的壹線驢不到40%。
從那以後,驢子們明顯感到累了。原來50頭驢要磨面,現在20頭驢要磨。加強管理後,驢的品種不斷增加,壹線驢的數量直線下降。很多驢不磨了,去做別的了。有的驢寫生產計劃,有的驢搞調查研究,有的驢還搞文化節目。所以驢的種類越多,幹活的驢越少,活驢多驢少的問題日益突出。
驢分這麽多類,每壹類都需要做壹些具體的工作。磨面工作也需要不斷創新來配合宣傳工作。原來老老實實繞著磨拉磨也不好,不符合時代潮流。於是我先向馬來西亞學習,借鑒了馬拉車的先進經驗,在打磨上大踏步前進。後來才知道,驢和馬的區別太大了,不能束之高閣。並借鑒牛耕地的直線磨削方式,發現技術上不可能,也失敗了。很多驢別無選擇,只能換壹種方式拉磨。有的跳著磨,有的爬著磨,有的跪著磨,有的滾著磨。折騰了壹天,腿都要斷了。
折騰了壹圈,很多毛驢抱怨,動力不足。為了鼓勵驢拉磨,主人想出了壹個計算工作量的方法。每天磨毛驢的數量,磨面的數量和質量都是用指標的方式管理,年底誰磨的面多誰就有獎勵。獎勵多了就能拿分,然後就能晉升管理驢了,不用拉磨了。
同時還有壹些毛驢監督工作。他們每天下來看工作進度,查安全隱患,統壹思想,激發積極性。對於工作不好的毛驢,情節嚴重的直接在所有毛驢會上開除通報批評。稱之為六項調查,重點關註。
我提醒過他要照顧好自己,多關心家人,關心孩子。但它不聽,依然努力,連續三年第壹。當它帶上自己的大紅花時,它覺得它要出來了。但後來,主人又提拔了另壹頭驢。原因竟然是驢會唱歌,是稀缺的驢才,賺了主人面子。從那以後,它的信心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慢慢地開始喪失信心。
我覺得是郁悶,不願意磨嘴臉。我也勸過它離開,找壹份前途光明的工作。很多驢出去拉車載客也能過得很好。但它堅持磨了這麽多年,什麽都不會發生。年紀大了,拉車載客不容易,學不會。我自己沒那麽大力氣拉大車,乘客可能會傷到客人。雖然現在不盡如人意,但總算穩定了,大家壹起混吧。
但即使我得過且過,還是有那麽多工作要做。我覺得它還是每天上下打磨表面。磨的時候無精打采,腳步散亂,磨出來的地面忽厚忽薄,有的還蓋著土,精神完全沒了。
終於有壹天,驢倒在了磨邊,就像主人呼籲的“好驢要死在磨邊。”主持人來的時候,我看著哭了好久,壹滴眼淚都沒有。就說它曾經是多麽優秀的驢,把壹生都奉獻給了磨粉事業,號召活著的驢向它學習。
哀驢散了以後,我看著師傅進了廚房,叫廚子把驢殺了,把肉燉了,把皮熬成阿膠,把老婆的身體補好。
驢終於貢獻了壹切,實現了宣誓時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