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為什麽生孩子的問題這麽受關註?

為什麽生孩子的問題這麽受關註?

“加班的問題讓年輕人沒有時間結婚生子。”政協委員蔣勝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的壹句話昨天上了熱搜。生孩子的話題很熱,因為生育率在下降。2022年,全國人口出現近61年來首次負增長。

事實上,自202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發布以來,全國各地都出臺了鼓勵和優化生育的政策。“沒時間生孩子養孩子”“怕失業不敢生孩子”成為各地針對性解決的痛點。

沖擊千萬人口的溫州,也在不斷探索“生”。近年來,溫州陸續規劃了生育津貼、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浮動、購房補貼、綜合托育服務等壹系列政策。那麽,有哪些政策能打動妳,鼓勵生育還有哪些問題有待解決?

“給錢”傳遞減負導向

鼓勵生育,打組合拳。第壹招,減輕經濟負擔。去年6月,溫州在住房貸款領域首次為三孩家庭減負。符合政策的三孩家庭購買首套或第二套住房的,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上浮50%。以溫州雙繳存為例,公積金貸款額度相當於增加35萬元,可以大大減少利息支出。

瑞安更直接。根據瑞安近日發布的購房補貼政策,對二孩、三孩家庭,年內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給予最高65438+購房款0.2%的消費補貼。如果房產總價300萬,可以省3.6萬。

除了要求妳少花錢,還有直接的錢。近日,《溫州市戶籍人口壹次性生育補貼發放辦法》公開征求意見,向符合條件的壹孩、二孩、三孩家庭分別發放壹次性生育補貼1000元、2000元、3000元。此前,龍灣區曾計劃出臺育兒補貼,擬對符合條件的有兩三個孩子的家庭,每月分別給予每個孩子500元和1萬元,直至孩子三歲。從生育補貼到育兒補貼,將形成持續的資金支持。

省內杭州、寧波、麗水采取了從壹次性生育津貼到每月育兒津貼的大刀闊斧的措施,然後住房貸款額度就上去了。放眼全國,甘肅臨澤縣更為蓬勃。從孩子出生到幼兒園畢業,有相當可觀的補貼,包括住房補貼,最高可達10萬元以上。當然,給錢可能是錦上添花。對於並不寬裕的家庭來說,也可能是雪中送炭,但傳遞了壹個鼓勵生育的方向。

“給休閑”表現出關懷的態度。

多壹個孩子意味著多壹份責任,多壹份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金錢和時間兩方面。家裏多了壹兩個孩子,女方還要全職帶娃嗎?這對雙職工家庭來說是壹個改變家庭生態的選擇:勞動力減少壹半,育兒支出翻倍。

全國婦聯的壹項調查數據顯示,嬰兒保育問題已成為影響生育意願的主要因素之壹。

如何調和工作和照顧孩子的時間沖突,各地也費了不少腦筋。西藏自治區推出超長假期增加育兒時間:生育三個子女的幹部職工可享受壹年帶薪產假,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區或邊境縣工作的幹部職工可享受壹年半帶薪產假,配偶可享受30天陪產假;孩子年滿3周歲前,夫妻雙方每年可享受15天的育兒假。

而溫州則是從托兒服務入手,解放父母的時間。自2020年起,溫州連續三年將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市政府民生工程。全市托幼機構884個,覆蓋近80%的街道(鎮)。到2022年底,溫州公辦幼兒園同比增速全省第壹,普惠性幼兒園入園兒童比例達到95.1%,入托時間全面延長,最大程度上讓家長上班、照顧。

“給力”,營造良好教育氛圍

老人勸姑娘們要有句俗話:“過去條件差,生了妳的兄弟姐妹。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為什麽不生?”

這就是問題所在。因為生育邏輯變了:過去多生孩子可以幫著地裏幹活,養孩子成本低。現在多生孩子的意義在哪裏?天生沒有自信,不知道為什麽,是壹個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單看每壹項生育鼓勵政策,可能都單薄。從幾千塊錢甚至幾萬塊錢,生育津貼對於養壹個孩子來說,還是杯水車薪。但政策提供優質服務的目的是讓年輕人意識到,養育孩子不僅僅是自己家庭的戰鬥,還需要政府、社會等各種力量的系統性支持。社會各界形成合力,提供溫暖的公共服務和敢生敢育的社會氛圍,逐步提升年輕人的期望值。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積極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到那時,“生育、養育、教育成本要明顯降低,使優生優育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適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這就是新的生育邏輯。去年以來,浙江把“浙江教育好”作為共同富裕的標誌性成果之壹。“兒童教育優質服務圈”、嬰幼兒發育篩查、出生時“壹件事”聯合改革等創新舉措,旨在減少年輕父母的煩惱,帶來更多溫暖和安心。

溫州已將“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寫入黨代會和市政府工作報告,並納入2022年全市考核體系,從各方面保障兒童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