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唐代竹笛的歷史

唐代竹笛的歷史

竹笛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壹。古代稱之為“蜀”。長笛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演奏樂器之壹。5月,河南省舞陽縣賈湖村東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發掘出1986、16豎骨笛(鳥肢骨制),距今已有8000多年歷史。豎吹,音孔從五孔到八孔不等,大部分是七音孔笛,與我們現在熟悉的中國傳統有大致相同的音階。骨笛在音孔旁邊刻有等分符號,有的音孔還打了孔,完全符合今天的中國調,仍然可以用來演奏現在的民樂《大白菜》。黃帝時期,也就是大約4000年前,黃河流域生長了大量的竹子,選擇竹子作為制作笛子的材料。史書記載:“黃帝讓淩倫在昆明砍竹子,砍下來做笛子,吹到馮明”。以竹子為村料是笛子制作的壹大進步。竹子比骨頭振動好,發音清脆。這兩種竹子都很容易加工。秦漢時期有七種笛子,發明了兩種笛子。蔡邕、荀煦和梁武帝都制造了十二支笛子,也就是說,壹支笛子是統壹的。笛子在古代被稱為“氣”。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記載:“笛,七孔,竹笛”。1978年湖北睢縣曾侯乙墓出土兩把竹笛,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兩把竹笛。出土的蚩和古書記載的漢蚩,除了長度稍有不同外,形狀完全相同。出土的笛子與記載相同,墓中竹筒上寫有“池”字。明明是古竹笛。古代的氣和笛子很相似。總有人說,氣和笛是同壹個樂器,但有區別。從出土的笛子和簫可以看出:笛,6孔,閉口,能奏五音加壹變調,全身塗滿;笛子,7孔,開口,會彈七個音加兩個變奏,不用畫。在戰國時期,氣是祭祀或宴會的主要樂器之壹,笛子也很流行。屈原的學生宋玉也講過當時南方的笛子,和今天的笛子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