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黃巖亂彈,形成於明末清初,是浙江四大亂彈之壹。被文化部列為全國318地方戲之壹。泰州唱腔豐富,主要演奏昆曲、高腔、徽劇、詞調、灘泉等。,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多聲部民謠。2006年,臺州隨機彈被國務院確定為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黃沙獅
黃沙獅以集舞蹈、武術和高超演技於壹身而聞名。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域民俗特色。它是漢族民間高超武術和傳統舞獅表演的完美結合。黃沙獅的表演由舞獅、武術和鑼鼓組成。舞獅表演分為上半部和下半部兩套30多個動作。
3.坎門花龍
發源於玉環坎門漁村。這是壹種有500多年歷史的民間舞蹈。舞蹈熱烈奔放。節日期間,漁民會自發組織舞龍活動,表達祈求幸福平安的美好願景。
4.小人日
是溫嶺民間信仰的典型代表,被譽為中國民間乞討文化的“活化石”。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福建移民遷徙到溫嶺的石塘、箬山,帶來並傳承了閩南盛行的“七夕”習俗。
5、三門拜冬
這是三門縣各鄉鎮聚居的村落所傳承下來的,是冬季至日隆重而莊嚴的祭祖民俗活動。由流水、祈福、祭祖、表演生日劇、孝敬老人、辦老人宴及相關民俗文化組成。它具有鮮明的地方和地域文化特色,是保存至今的至日冬季節氣民俗活動的代表。
2014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6 165438+10月30日,包括三門冬節在內的“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