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的計算公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毛利= ∑(單品營業收入-單品營業成本)(公式1)
= ∑(單品銷售額×單品毛利率)(公式2)
= ∑(單品銷售額×單品毛利)(公式3)
其中包括:
單品毛利率=(單位售價-單位成本)/售價
雖然上述兩個公式的結果是壹致的,但就管理而言,它們在行動價值的指導上有不同的結果。
方程式2追求:
1,追求單品價格最大化;
2.追求單壹產品的毛利,不關註其毛利水平。
壹級方程式賽車追求:
1,客戶消費高價產品,讓客戶花盡可能多的錢。
2.客戶消費的產品毛利率最高,即差價占收入比重最大,而不僅僅是差價。
Formula 3追求:
1.顧客消費盡可能多的物品。
2.客戶消費的單品毛利最大。
顯然,公式2和3所追求的目標以及我們的利潤最大化目標在實際應用中是不可操作的,因為:
1,客戶消費產品數量壹般是吃飯人數的0.5倍左右,多吃也吃不完,不符合越來越被認可的“不浪費”的理念,受現實限制。
2.將單壹產品的絕對毛利最大化,會誤導我們選擇那些單價高但毛利率低的產品,從而影響整體毛利水平。比如50元的銷售毛利是30元,比40元的100元的價格更符合我們的利益。因為客戶的第二個消費習慣是,消費前對消費總價有壹個基本的預算,壹般沒有太大的向上浮動空間,除非有非常吸引人的產品,有消費金額的決定,可能會有較大的波動,壹般不會很多。
特別提醒:不要用“毛利= ∑(單品銷售額×單品毛利)”這種常用公式作為思考和決策的理論依據,這會誤導我們的決策,是個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