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年,亨德爾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前往威尼斯。抵達後不久,他應私人朋友的邀請參加了壹個化妝舞會。但是亨德爾不擅長跳舞,所以他坐下來彈鋼琴。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斯卡拉蒂也出席了。當時他們並不認識,但他聽過亨德爾的非凡表演。
這時,他突然聽到了美妙的琴聲,斯卡拉蒂驚呆了。他指著坐在鋼琴前戴著面具的人喊道:“啊,魔鬼!惡魔!如果彈琴的不是魔鬼,那壹定是漢德爾!”斯卡拉蒂說著,沖過去摘下鋼琴演奏者的面具。是漢德爾。從此,兩人成了極好的朋友。
2.斯蒂芬·福斯特的故事
斯蒂芬·福斯特是壹位自學成才的美國音樂家,在19世紀享有國際聲譽。福斯特的歌曲優美抒情,樸實真摯,在藝術上有壹定的成就,其中如《哦,蘇珊娜!《老家》和《老黑奴》在美國家喻戶曉,在中國也廣為流傳。他為後人留下了可觀的藝術財富,但他去世時,他所有的經濟遺產只有錢包裏的30.8美分。
3.貝多芬的故事
貝多芬來到壹家餐館吃晚飯。點餐後,他突然有了靈感。他抓起餐桌上的菜單,在菜單背面做了壹首歌。他完全沈浸在美妙的旋律中。看著貝多芬,他全神貫註,從來不敢打擾。他打算晚些時候招待他。大約壹小時後,侍者過來對貝多芬說:“先生,我們上菜嗎?”
貝多芬如夢初醒,馬上找錢結賬。人們笑著說:“先生,妳還沒吃飯呢!””“不,我吃過了。”貝多芬不聽解釋。他付了菜單上列出的價格,卷起鈔票,沖出了餐館。
4.伯牙子時期的故事
俞伯牙和鐘子期是壹對千古傳誦的好朋友。俞伯牙擅長演奏,鐘子期擅長欣賞。這就是“知己”壹詞的由來。鐘子期病逝後,俞伯牙悲痛欲絕,認為自己的知音死了,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能像鐘子期那樣理解他演奏的意境,於是他壹生不再彈琴。
5.肖邦的故事
肖邦三歲的時候,壹天晚上,家裏有個聚會。所有其他的孩子都在跳舞,除了小肖邦,他在彈鋼琴的時候看著媽媽手指的動作。聚會結束後,他坐在母親的鋼琴前,彈奏了壹支悠揚的曲子。媽媽聽了很驚訝,第二天就給他請了鋼琴老師。
小肖邦學鋼琴很認真,但是因為年紀小,手小,影響了琴鍵。就在每晚睡覺前,他會在手指縫裏塞壹個軟木塞,但手指間的間距更大。經過五年的刻苦練習,肖邦八歲的時候就走上了大舞臺,開始彈鋼琴。成千上萬的聽眾陶醉在美妙的鋼琴聲中,劇院裏雷鳴般的掌聲不斷響起。
肖邦熱愛彈鋼琴,他不怕吃苦。他刻苦練習,最終成為世界級的鋼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