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紅扒羊肉怎麽煮才好吃?

紅扒羊肉怎麽煮才好吃?

紅燒羊肉是廣東省的傳統名菜,屬於粵菜菜譜之壹。以羊肉為主料,烹飪技藝以烤菜為主,味道鹹鮮可口。這道菜壹定要用羊排,先水煮,再炒,最後砂鍋燉至軟爛,配以稠化,才是正宗的風味。因為油炸的過程,需要準備1000克花生油。那麽這道菜怎麽做呢?讓我們學習。

材料

羊排750克,八角1克。

水發蘑菇50克姜片10克

紅棗25g,蔥條10g。

去皮馬蹄200克,精鹽6克。

陳皮1g味精2.5g。

胡椒0.1克濕澱粉15克

香油1克丹爾湯1500克

黑醬油20g,花生油1000g(約75g)。

姜酒25g,紹酒10g。

步驟

1.將羊排骨皮上的細毛清洗幹凈,放入盆中,刮洗幹凈,取出;

2.然後每隔4厘米切壹刀,切成骨頭和肉。

3.放入開水鍋中煮3分鐘左右。拿出來用10g醬油塗在羊皮上。

4.中火加熱炒鍋,放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用漏勺將羊肉放入油中,蓋上蓋子,浸泡約1分鐘至發紅,取出,撈出瀝油;

5.將炒鍋放回火上,煮姜酒,加入1500ml兩湯、精鹽、八角、陳皮、紅棗、菱角和10g生抽,大火;

6.煮開後倒入底部有竹箅子的砂鍋中,蓋上鍋蓋,用中火煮約1.5小時,至九成軟爛。將湯濃縮至500克左右,上蘑菇;

7.煮10分鐘,取出,去掉姜、蔥、陳皮,倒出原湯400克備用;

8.將菱角對半切開,與紅棗、香菇壹起放入盤中;

9.將羊肉切成塊,每塊長4厘米,寬2.5厘米,放在面上;

10.中火加熱炒鍋,放入花生油,煮米酒,放入高湯和胡椒粉,用濕澱粉勾芡,放入味精、香油和花生油,淋在羊肉上。

制作技巧

1.這道菜壹定要用羊排,先水煮,再油炸,最後砂鍋煮到軟爛,配以稠化,才是正宗的風味。成品菜軟嫩可口;

2.因為油炸的過程,需要準備1000克花生油。

為了大眾

羊肉(肥瘦)適合人群:

壹般人群都可以吃。

1.適合體虛胃寒者食用;

2.有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嗽、痰黃等上火癥狀者。

可食用;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傳染病及發熱期不宜食用;外感發熱者慎用。

香菇(幹)適合人群:

壹般人群都可以吃。

1.貧血、抵抗力低下、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癌癥、腎炎的人都要吃;

2.脾胃寒濕氣滯或皮膚瘙癢者不宜食用。

大棗(幹)適合人群:

壹般人群都可以吃。

1.特別適合中老年人、青少年和女性。

2.濕重或腹脹者忌食;慢性病、食積、便秘、脾胃虛寒者不宜多食;蟲蛀、牙痛、痰熱咳嗽者不宜食用。

菱角適合人群:

壹般人群都可以吃。

1.兒童和發熱患者最適合食用,咳嗽、痰多、咽幹咽痛、消化不良、大小便不利、癌癥患者也可多吃;對高血壓、便秘、糖尿病多尿、遺尿、尿路感染患者有壹定療效,還可防止腦膜炎、流行性感冒的傳播。

2.不適合消化不良、脾胃虛寒、血瘀的兒童食用。

療效

羊肉的食療作用(肥瘦);

羊肉味甘,性溫,入脾、胃、腎、心經;

溫養脾胃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惡心、消瘦、畏寒;

溫補肝腎,用於治療腎陽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體虛乏力、冷痛陽痿;

補血溫經用於產後血虛寒經引起的腹部冷痛。

我國古代醫學認為,羊肉是滋補元陽、益精血、治肺虛、益勞損、暖中胃的佳品,是極佳的溫補強壯劑。

香菇(幹)的食療作用;

香菇性平味甘,為人體肝胃經;

具有滋補肝腎、健脾胃、補氣血、益智安神、美容養顏的功效。

具有化痰理氣、益胃和中、止疹解毒的功效;

適應癥為厭食、虛弱、尿失禁、便秘、肥胖、腫瘤瘡等疾病。

棗(幹棗)的食療作用;

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

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滋陰養血、養心安神、緩解藥性的功效;

用於治療脾氣虛弱引起的厭食、腹瀉,陰血虛引起的婦女臟躁。病後吃棗也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菱角的食療作用:

菱角味甘,性寒;

具有清肺熱、富粘液、生津潤肺、化痰通便、通淋利尿、消癰解毒、涼血除濕、消食消脹的功效;

主治發熱、消渴、黃疸、目赤、咽痛、小便短赤、外感風熱、腫塊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