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羅門(印地語: )源於梵天之口,婆羅門意為“祈禱”或“增大的東西”。祈禱的咒語具有魔力,咒語可以增添福祉消除災難與罪惡,因此執行宗教祭祀的神職者被稱為婆羅門。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婆羅門階級主要掌握神權,占蔔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婆羅門教將人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是最高種姓。
印度四姓中,最高級種姓、祭司和學者的階級。為古印度壹切知識核心人群,印度社會中最崇高的種姓。長阿含卷六小緣經、卷十五種德經、慧琳音義卷二十九等皆載此階級由梵天之口生,顏貌端正,清凈高潔,以習吠陀、司祭祀為業。依摩奴法典規定,四姓中婆羅門有六法,即學習吠陀、教授吠陀、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布施、受施。故四姓中除最下之首陀羅族外,其余三姓皆得誦吠陀、自作祭祀,然為他人祭師、教他人吠陀、受施等則僅限於婆羅門。
婆羅門由於職責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許多特權。他們可以免交各種稅,因為人們認為,婆羅門已經以自己的虔誠行為償清了這種債務,他們不得被處以死刑或任何類型的肉刑,因為婆羅門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向婆羅門贈送禮物的人則得到祝福,他們將在今生或者來世,獲得壹定的善報。最受歡迎的禮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贈送者的壹切罪孽”。因此婆羅門占有大量地產,常常是整座村莊。
婆羅門多數為素食者,但阿薩姆婆羅門有許多非素食的食物,其中大多是魚、雞、鴿、羊肉和鴨蛋(多數是祭神後的牲禮)。孟加拉的婆羅門吃魚。
除了祭司外,他們也擔任宮廷文士、科學家(星象家,數學家),教師和公務員。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婆羅門在某些領域政府職位占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