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和死亡,壹直都是壹個非常沈重、嚴肅且深奧的話題。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交通安全報告》曾做出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有124萬人因道路交通事故而死亡,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另外還有約2000萬至5000萬人遭受非致命傷害,許多人因傷致殘。
而在這124萬人中,卻有90%是來自中低收入國家,這些國家的人口約占全球人口的82%,但是這些國家的汽車保有量卻僅占全球汽車保有量的48%左右。每年因交通事故而產生的損失,約占這些國家GDP的5%左右。
並且即便在高收入國家,社會經濟背景較低的人群與較為富裕的人群相比,更容易牽扯到道路交通事故中。並且在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有壹半為道路的弱勢使用者:行人、騎自行車和騎摩托車的人。
研究發現,交通法律意識淡薄是造成這類人群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主要原因,超速、酒後駕駛、安全頭盔、安全帶和兒童約束裝置是最影響交通安全的5個突出問題。目前全球僅有28個國家具備完整的法律體系,但這28個國家的總人口僅為4.16億人,僅占全球人口的7%。
還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最低的人群所擁有的車往往更舊,在碰撞試驗中的得分也更低。而且,受教育程度較低者有可能賺的錢更少,因此他們很可能沒有多少錢可以花在側面安全氣囊、自動預警功能、後視攝像頭等汽車高級安全功能上,並且窮人也更有可能住在那些基礎設施破爛、政治力量也很難影響改善當地危險道路情況的地區。
在我國幾乎每壹位司機都遭遇過或大或小的交通事故,只不過大部分都是壹些“小剮小蹭”。不得不承認,往往那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確實大部分都是壹些對交通規則意識淡薄的群體,而這些群體普遍驕橫且貧窮。
例如,在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大多數喜歡闖紅燈的群體大部分都是行人或者騎電動車/摩托車的人群。並不是說貧窮群體就壹定沒有交通規則意識,而是因為他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所以他們的比例普遍較高。
從法律法規這壹角度來看,機動車闖紅燈所付出的代價往往要比行人或非機動車群體要大的多。處罰力度也是造就非機動車群體交通違法的壹大誘因,違法成本過低導致很多人不在乎規則。
有學者認為窮人之所以會成為交通事故死亡的主要群體,是窮人對於自我認知的不足。交通規則是為了保證每壹個人的生命安全,並不是為了某壹個特殊的群體,最終的目的是讓每壹個人都能有壹個良好的安全意識,對自己、家人和社會的負責。
現在人們來越著迷於那些能夠幫助我們避免駕駛失誤的新技術,例如自動剎車技術、防撞預警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但當這些新技術剛推出的時候,首先受益的多半還是那些富人。所以,作為窮人仍舊是最容易在交通事故中“丟掉性命”的那群人,這看起來就像是壹個永遠都走不出去的“死胡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