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介紹傣族人的“衣食住行”

介紹傣族人的“衣食住行”

傣族人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亂發入寨;進入傣家竹樓,要在門外脫鞋,往裏輕走。不能坐在壁爐上方或跨過壁爐,不能進入主人的內室,也不能坐在門檻上;壁爐上的三腳架不能動,火不能蹬;不要在家裏吹口哨剪指甲;不要用衣服當枕頭,也不要坐在枕頭上;晾衣服時,上衣要在高處晾,褲子和裙子要在低處晾;進入佛寺要脫鞋,避免觸碰小和尚的頭部、佛像等佛教聖物。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節日都與佛教活動有關。潑水節是傣族每年六月舉行的最盛大的節日。屆時將有僧人及親友大擺宴席,以潑水互賀。潑水節期間,除了酒和蔬菜,還有許多傣味小吃。傣族比較重要的節日有收節和開節,都是小乘佛教節日。新平、元江、景谷和金平的傣族人慶祝春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內容和活動與當地漢族人相同。

西雙版納的傣族,家家都要幫忙蓋房子。新房竣工,是要祝賀新房的。首先,小夥子上樓,扛著牛頭,唱著祝福的歌。成熟的男人扛箱子,結了婚的女人拿被褥。姑娘們依次端著飯菜,然後在壁爐上支起三腳架,擺好桌子,買酒備菜,唱著祝賀新房的歌。村民們也想給他們的主人送些吉祥的禮物。

傣族人也崇拜村裏的社神。傣族人稱之為“去拉曼”,意為保護神靈。他們壹年崇拜兩次。栽苗前拜豐收,秋收後拜感恩。每個家庭都準備了貢品,並把它們送到供奉社會神的房間。看完祭祀詞,大家壹起吃飯。俱樂部的新成員應該向社會之神提供雞肉、葡萄酒和熏肉條。在元江和新平等,傣族人民普遍崇拜龍樹和龍神。元江傣族人每年農歷三月祭龍樹時,全村都會殺紅牛。在宰殺之前,他們會給紅牛塗上白灰,並在上面鋪上紅綠相間的布。在同壹個月裏,為了保護牲畜的安全,豬會被獻祭給“天地”。

婚俗

“追到黃雞”是西雙版納青年男女通過吃謠言來尋求愛情的壹種方式,即姑娘把黃雞拿到集市上去賣。如果買家是女生的情人,女生會主動拿出凳子讓他坐在旁邊。通過交談,如果雙方相愛,兩人會拎著雞,拎著凳子到樹林裏傾吐感情;如果買家不是女孩的情人,女孩會加倍要價。

“喝點小酒”,男女訂婚,男方去女方家請客。客人散去,男方由三名男同伴陪同,女方和三名女同伴擺桌吃飯。“吃點酒”就是吃三道菜:第壹道是辣的;第二種方式是多放鹽;第三道菜應該有甜食。它意味著熱情、深沈和甜蜜。新房竣工,是要祝賀新房的。小夥子先上樓,提著牛頭,唱著祝福歌。成熟的男人提著箱子,已婚的女人提著被褥,姑娘們依次提著食物。然後他們在壁爐上支起三腳架,擺好酒桌,準備菜肴,唱歌祝賀新房落成。村民們也給他們的主人送壹些吉祥的禮物。

婚禮當天,婚禮會在雙方家裏舉行,大多是先在女方家裏舉行。婚宴上,桌上要鋪上綠色的芭蕉葉,菜肴包括象征吉祥的血旺(白旺)、年糕和各種菜肴。酒席前,新郎新娘要做壹個綁禮,即婚禮用壹根白線繞過雙方的肩膀,兩根白線分別綁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純潔。然後,老人把糯米揉成三角形蘸上鹽,放在壁爐上壹個三腳架的頂點上,讓它燃燒後自然脫落,象征著愛情堅如鐵。

連衣裙

傣族分為“漢傣”、“水岱”和“花腰傣”,他們不同的裝飾代表了其分支的服飾文化。特別是新平的“花腰傣”服飾和金平的青黛服飾,極具文化價值。

傣族服飾典雅美麗,既註重實用性,又具有強烈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全國各地的男裝差別不大。壹般常穿無領雙排扣或大排扣小袖上衣,長袖長褲及白布、粉布或藍布。

傣族婦女的服飾因地區而異。西雙版納的傣族婦女穿著各種緊身內衣,緊身無領短袖,五顏六色的裙子,齊腳長,系著精致的銀腰帶;德宏地區的壹些傣族婦女也穿色彩鮮艷的大裙子和上衣,而另壹些人(如瀘溪和盈江)則穿白色或其他淺色的大排扣上衣、褲子和壹條繡花腰,結婚後再改為雙排扣上衣和裙子;新平、沅江壹帶的“花腰傣”身穿開衫、黑裙,裙上用五顏六色的布條和銀泡泡裝飾,組成各種圖案,光彩奪目。各種傣族女裝都能表現出女性的婀娜身姿。

傣族婦女都喜歡留長發,紮在頭上。他們有的用梳子或花朵裝飾,有的戴著頭巾,有的戴著高高的圓柱形帽子,有的戴著禮帽,各顯其美,各具特色。

飲食習俗

大米和糯米是主食。德宏傣族的主食是粳米,西雙版納傣族的主食是糯米。通常是立即食用。人們認為粳米、糯米只有立即食用才會失去原有的色澤和香味,所以不吃隔夜飯或很少吃,習慣用手捏米。所有的菜和小吃都以酸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野酸果;我喜歡吃酸菜幹。據說傣族人之所以經常吃酸菜,是因為他們經常吃不容易消化的糯米食物,酸的食物有助於消化。

日常肉類是豬牛雞鴨,不吃或少吃羊肉。生活在大陸的傣族人喜歡吃狗肉,擅長烤雞、燒雞,對魚、蝦、蟹、螺、苔等水產品十分喜愛。用苔蘚吃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肴。烹飪魚,多以酸魚或烤香茅魚為主,此外還有做魚剁饢(即烤魚搗碎成泥,拌香菜等。)、魚凍、烤魚、白醬鱔魚等。吃螃蟹的時候,壹般是連殼帶肉剁成蟹醬做飯。傣族人稱這種蟹醬為“蟹南米布”。

苦瓜是產量最高、消費量最大的日常蔬菜。除了苦瓜,西雙版納還有壹種苦筍,所以傣味裏也有壹種苦味。有代表性的苦菜是用牛膽等食材烹制的牛皮和涼菜的混合菜。

傣族地區濕熱,昆蟲種類繁多。昆蟲制作的風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見的吃的昆蟲有蟬、竹蟲、奧庫莫、鱉、蟻卵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精度不高。是他們自己釀的,味道很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人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飲用時,只在火上炒至焦爛,沖泡後略飲。嚼著檳榔,混著煙草和石灰,壹天到晚。典型的食物有狗肉湯鍋、肉幹、鹹蛋、鱔魚幹等。

假日和節日

傣族的主要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閉幕節和開幕節。“潑水節”是傣族辭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是公歷4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有祭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舟、打火和歌舞狂歡。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許多節日都與佛教活動有關。潑水節是傣族每年六月舉行的最大的節日。屆時將供奉佛教徒,並宴請僧人、親友,以潑水互賀。潑水節期間,除了酒和蔬菜,還有許多傣味小吃。比較重要的節日是閉節和開節,都是小乘佛教節日。

傣族天文歷

西雙版納傣族人常用的算術叫“簽證算”,受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影響。傣族算術書中的乘法口訣是由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口訣翻譯過來的。在母語中使用它。戴算術沒有加減乘除的符號;計算方法是從左到右,壹邊計算,壹邊把計算出來的數字擦掉,最後得到左邊的數字。善於計算又懂歷法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準確計算閏年、閏月、日食。?

傣族人稱歷法為“祖拉薩哈”或“薩哈拉哈”,記載和研究歷法的書籍很多。常見的歷書有兩種:壹種是計算節日的時間,列出很多表格,把很多歷書的主要內容排列在上面;另壹個是日歷。傣歷與公歷相差638年,即公歷639年為傣歷元年。傣歷從六月開始,到第二年的六月結束。因為閏年和閏月,所以這個節日不固定在六月,有時可能會延長到七月。傣族的農歷新年會持續三四天。第壹天是除夕,是來年的最後壹天。初三或初四是新年的第壹天,剩下的壹兩天既不是舊年也不是新年。傣歷有閏年和閏月。壹年平均十二個月,奇數月為大月,每月三十天。雙月是壹個小月份,每個月29天,壹年354天。每三到六年閏年,固定在八月,今年是三十天。閏月是兩三年壹閏,十九年壹閏,九月固定閏,三十天。這壹年也被稱為雙九月。傣歷壹月叫鄧晶,二月叫燈桿。傣族歷法是根據月亮的周期來計算月份的。因此,每個月的日常順序與漢族農歷基本相同。傣歷也稱每個月上半月的每壹天為月初壹和月初二。下半月每天打電話次月次日,次月初二。十五日月亮圓,稱登達,正月初壹,稱登達。傣族壹月有四周,壹周有七八天。傣歷和農歷壹樣,用幹樹枝來標記年月日;但傣族十二支所代表的對象,與漢族並不完全相同。比如“子”代表的不是老鼠而是大象,“辰”代表的不是龍,而是餃子或大蛇。?

根據當地氣溫特點,傣族人將壹年分為三季,1月至4月為冷季,5月至8月為熱季,9月至12月為雨季。事實上,壹年明顯分為旱季和雨季。德宏、耿馬、新平、元江等地主要使用漢族的農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