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媽媽愛吃魚頭我從小就知道寫壹篇二百字的作文

媽媽愛吃魚頭我從小就知道寫壹篇二百字的作文

1小時候每次吃魚媽媽總是把最好的魚身部分夾給我,而自己每次都是吃魚頭,每次吃魚我都很開心,可以 吃到自己最喜歡吃的魚肉,媽媽吃著魚頭也很開心。

久而久之,我知道媽媽最喜歡吃魚頭不喜歡吃魚肉,我漸漸的長大了,可以給媽媽夾菜了,每次吃魚我總是把魚頭先夾給媽媽,把魚肉留給自己。時間飛逝,在我25歲生日的那天媽媽燒了我最愛吃的紅燒魚,那天媽媽才和我說出了這麽多年為什麽每次吃魚總是吃魚頭。原來是媽媽希望我增加營養,把最好的留給了,這麽多年了我才知道媽媽也是愛吃魚肉的。

2 "嘗嘗媽媽的手藝怎樣.”媽媽說.她用兩根筷子托住壹塊醮滿醬油的魚肉放到我的碗裏.

魚肉上升起壹縷白色的熱氣,飄飄乎乎地升到放著光的吊燈上,像是被燈吃掉了,那塊魚肉上滿是棕色的醬油,放在我碗裏的米飯上,壹下子將附近的壹小塊白米飯染成了棕色.碗中還躺著壹條被夾走壹塊肉的鱸魚,它躺在棕色的魚湯中,嘴張著,裏面有壹顆顆小小的牙齒,好象是在被燒之間所作的最後壹次大聲吶喊,它的眼眶裏的白色眼珠已暴露在外,上面已沾上了壹小點醬油.

我夾起碗裏的那壹塊魚肉,先輕輕咬下了壹小口,感覺味道挺不錯,便馬上將整塊魚肉全部吃了下去.我大聲地對媽媽說:“媽媽!真好吃!我還要壹塊!”,我拿著筷子高興地對媽媽說著.媽媽笑了,說:“兒子,既然好吃,那就把魚身全部給妳吃,媽媽幫妳消滅魚頭.好不好?”,我高興地點了點頭.媽媽從碗中夾斷魚頭,用力地夾起魚身,另壹手抓住魚尾,全部放在了我的碗中.我高興極了,大口大口地吞食著碗中的魚肉,感到味道極其鮮美,壹下子便將它全部吃完了.

媽媽笑著拿起魚頭,吃掉了魚頭上的肉.以後每壹次吃魚,媽媽都把魚身子留給我,而自己只吃魚頭上壹點點肉,以後長大了,我就多給媽媽吃頭.

長大後,我也燒了壹碗魚給媽媽.我也從碗中夾起魚身,放到了自己的碗中,而把魚頭放在了媽媽的碗裏.媽媽撇了我壹眼,我馬上就對媽媽說:“哈哈,媽媽,我其實是在開玩笑,我知道小時候您吃魚頭我吃魚身,是因為您愛我,魚頭並好吃,而您………”,我流下了眼淚,於是和媽媽互相換了壹個碗.我嘗了嘗碗中的魚頭,很鮮美,這就是愛的味道……

3 “真好吃,媽媽妳燒的魚最好吃啦!”兒子高興地說,“來,乖兒子,多吃點魚,吃魚會讓妳變得更聰明,考試能考100分呀!所以,整個魚身都給妳吃!”媽媽用關切的語氣對兒子說,兒子驚訝的關切的對媽媽說:“媽媽,魚頭不好吃,魚頭上的肉根本就沒多少肉,妳把肉全給我了,難道妳不傷心嗎?妳就那麽舍得嗎?”媽媽不假思索的回答:“妳可是我的兒子呀,我當然舍得啦!妳多吃點兒魚,學習可以學的很棒,考試能考100分呀,加油!”兒子聽後開心的笑了。在媽媽的口中魚頭的味道也是那麽得鮮,所以,媽媽吃的也那麽起勁兒,把魚頭咬在她的嘴裏,好像這魚頭比整個魚身子還要好吃呢!而且,魚骨頭上的肉被媽媽撕咬著,當吃到骨頭時,那聲音多麽的清脆呀!媽媽好像吃的特別開心,但是,兒子想,在她的心裏總歸沒有那麽的好吃吧!今天,在媽媽的眼裏好像這條魚是在她心目中最鮮的壹條魚,對兒子來說也壹樣,因為那條魚的全身都給了兒子吃,他撕咬著那條鮮嫩美味的魚,而且吃得那麽開心。在那壹天,母子倆的心中都是那麽的甜……

許多年以後,兒子已經成了堂堂正正的小夥子了,有壹天,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來看看他那上了年紀的媽媽,媽媽已經十分老了。他回到家後懷念起了小時候吃魚的樣子,於是他買了壹條特別新鮮的魚燒給媽媽吃,並且也是為了給自己吃。這時,兒子把餐桌上的整條魚身子夾給了自己吃,而是把魚頭分給了年老的媽媽吃,並且對她說:“媽媽,快吃魚頭,我知道妳總是把魚身子分給我,這樣我就能工作順利了!”

媽媽當天好像也總是那麽開心,但是,兒子壹定會覺得那天是自己的錯了,自己不應該這樣對媽媽,於是,他對媽媽說:“媽媽,對不起啦!”

4

漫畫《媽媽愛吃魚頭,我從小就知道》描述了這樣兩個鏡頭:第壹個鏡頭描

述的是兒子幼年時,母子倆在飯桌前吃飯,媽媽將壹條魚分成魚頭和魚身兩份,

將魚頭放在自己的碗裏,而把魚身夾給兒子,微笑著,臉上露出對兒子萬般的慈

愛,兒子也對著媽媽天真的笑著。第二個鏡頭也同樣在飯桌前,所不同的是,媽

媽已經兩鬢蒼蒼,年老體弱,兒子已經長大成人,儀表堂堂,他也正如母親當年

分魚壹樣,滿臉堆笑地把魚頭夾給媽媽,說:“媽媽愛吃魚頭,我從小就知道”。已風燭殘年的母親沈著面孔,望著自己含辛茹苦拉扯大並曾經給予了無限慈愛的兒子,眼裏閃動著點點辛酸的淚光,心裏有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作者在作品中運用鮮的對比手法,用心良苦地向世人表達出了“要學會關心他人”這壹永恒的主題。中國是壹個受到儒家思想侵潤了幾千年的國家,關心他人,歷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孔子曾說:“仁者,愛人也”,孟子則推而廣之:“老吾老以及人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範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千百年來,無數的仁仁誌士用自己的言傳身教詮釋了關心他人的深刻內涵。關心他人,就是用自己博大的胸襟去包容,去體諒,去憐憫,去同情,去幫助,去付出。關心他人應從身邊細小事情做起,

可是有些人做得很差,不要說素不相識的人,就是自己的親屬也漠不關心、泰然處之。漫畫中的那位讓母親吃魚頭的兒子,相對說來還算稱算是壹個孝順兒子了。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住的是高樓大廈,看的是高檔背投,出入以車代步……

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可是,為什麽還有老父老母遭受虐待;小孩落水圍觀者雲集卻無人救援;拄拐杖的殘疾人摔倒在路上,行人卻淡然處之;老人艱難地站在公***汽車上卻無人讓座……雷鋒精神哪兒去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風尚哪兒去了?當然這樣的例子並不普遍,但是,就是因為這些現象,使得我們的社會風氣變壞,使得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受到嚴重的影響。面對“淡然”,使我們深思,是什麽使社會上的壹些喪失了美好的品德呢,追根究底還是壹個思想問題。由於有些人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不自覺的抵制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在物質欲望與生活水平越來越的社會背景下,逐漸變成了精神修養低下的畸形兒。這就是壹部分喪失了關心他人的美德的根源所在。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維系在我們身上,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從關心別人開始,繼承優良傳統,培養美好的***產主義情操,要像漫畫中的那位媽媽那樣,時時刻刻呵護著兒子,關心

著他人。大家行動起來吧,學會關心別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就將不再是壹句空話,人間也將變得更美好。感恩知恩必報,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引以為榮的美德。

樓主可以自己再修改下,求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