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履泰和他的日升昌日升昌票號是由平遙西大浦村的李大全和雷履泰於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創建的。雷履泰是山西平遙姚希村人。他16歲時父母雙亡。在家裏親戚的幫助下,他去平遙城當學徒做生意。
雷履泰天生對數字敏感。當時,他在平遙北門拐角的壹家賭場找到了壹份聚寶盆保管員的工作。古代賭場又叫“賭”,所以賭博又叫“寶局”。看寶壺是指人們經常看的電影、電視劇裏有負責擲骰子的人,也有負責賭大小後報骰子點數的人。看寶壺負責報骰點。
雷履泰在看聚寶盆絕招的時候從來不報漏分。雖然只是骰子數字的簡單相加,但他也要反應快,眼力好,心算快。可能是天生對數字敏感,所以後來雷履泰有了開銀行的想法。
當時平遙城裏很多商人經常去賭場賭博。這壹天,西域城染坊二少爺李大全在賭場閑逛時,看中了雷履泰。他覺得這個年輕人很有力量。骰子壹落地,他們報分又快又準,於是他想招雷履泰為哥們。
雷履泰覺得在賭場沒前途,跟大掌櫃做生意肯定比在賭場強,就跟著李大全到染坊當學徒。
說是學徒工做生意,其實就是半個仆人,端茶倒水,收拾這些雜貨。雷律太非常聰明,眼光獨到,很快得到了李大全的賞識,被提拔為正式徒弟。
雷履泰在學徒期間,發現很多南來北往的商人都去山西收購當地的黨參,恰好店主要去南方進貨,就帶著雷履泰壹起去了。
雷履泰認為這是很多南方人在山西花高價買黨參的機會,就用自己攢的壹點錢低價買了壹批黨參,跟著掌櫃到了南方。在南方的盡頭,雷履泰帶來的黨參很受歡迎。這壹趟讓雷履泰賺了十八兩銀子,相當於他兩年的工資。
回到平遙後,雷履泰沒有留下那十八兩銀子,而是告訴掌櫃,這錢是跟掌櫃做生意賺來的,要給掌櫃。
後來,掌櫃的把這事告訴了二老板李大全。聽到這裏,李大全對雷履泰的印象更加深刻。後來到南方出差,李大全讓雷履泰用公款購買五百斤黨參,到了南方就把賣的錢的百分之十給雷履泰。
雷履泰逐漸成為西域染坊,後來李大全任命雷履泰為漢口分號執事,後來又調任京都分號工頭。
在雷履泰做生意的過程中,他發現了壹個很大的問題。做生意時,他經常要帶很多錢。壹路上運輸很麻煩,安全也是個大問題。
雷履泰曾經在做生意的過程中發現壹件事。二老板李大全有個朋友在天津做生意。他想帶著錢來北京,但是交通太麻煩。於是他告訴店主,他想把錢存到天津分號,那裏西域成市,然後二房東寫個交款證明,然後拿著證明去北京分號取錢,因為錢其實是進了西域的賬戶,他也省了錢的運輸。
李大全覺得這樣做是可以的。他只是方便地幫助他的朋友。反正錢在他自己的賬戶裏,哪裏都壹樣。
雷履泰得知此事後,認為這對商人來說是好事,是賺錢的商機。如果能發展這個業務,讓更多的業務人員跟他換錢,就為這些異地做生意的人提供了便利,也能從中賺取壹些收入,收取壹些手續費。
於是雷履泰想出了計費號的主意,並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二當家李大全。李大全聽了雷履泰的想法後,認為可行,於是給了雷履泰三十萬兩銀子作為資本。雷履泰得到李大全的三十萬兩銀子後,於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創辦了中國第壹家外匯銀行——日升昌。
嚴格的制度和誠信經營的理念雷履泰成為日升昌的掌櫃後,在管理的過程中發現了壹些問題。首先是各地白銀成色不壹的問題。古代白銀由官府冶煉,不同地區煉銀純度有高有低。所以雷履泰為了公平兌換,根據不同地區白銀的成色不同,制定了換算公式,有點類似於現在各國貨幣換算的匯率。
其次是票據的防偽技術。如果票據是偽造的,銀行號的損失會很大。在防偽技術非常發達的現代,有很多假幣都是非常相似的,更何況在技術沒有那麽先進的古代。但日升昌從成立到運營結束的100多年裏,從來沒有偽造票據取錢,靠的就是獨特的防偽技巧。
這種獨特的防偽技術是設置密碼。比如賬單上的日期換成了“謹防拿假票,別忘了仔細看章節”,每個月的數字也換成了相應的壹個字。只有有這個票號的人才知道密碼。日升昌能經營百余年,除了制度嚴謹,還秉承了誠信經營的經營理念。
清朝末年,有壹天平遙城裏壹個沿街乞討的寡婦老太太,拿著日升昌張家口的分號匯票,帶著五千兩銀子,去日升昌本部提走銀子。
店主壹看,這張鈔票已經發行30多年了。壹問才知道,老太太的丈夫早年去張家口做皮具生意,在回家的路上生病去世了。當屍體被運回家後,他的妻子非常傷心,隨後這個家庭開始走下坡路。後來老太太拿起丈夫留下的壹件外套,從衣角摸出壹張日升昌匯票,於是試了試,去日升昌取現金。
店主打聽了匯票的來歷後,仔細查閱了幾十年的賬本,全額付了現金。
晚年,雷履泰身體不好,於是當時的日升昌二掌櫃毛向店主李大全建議,讓雷履泰放權,回家養病。
毛姚宏借此機會控制了日升昌的權力,等雷履泰回來,他就不能再指揮了。於是壹氣之下,雷履泰把日升昌所有的分號都封了,把所有分號的店主都叫了回來,對李大全說,既然妳不需要我了,我就把我這些年發展起來的分號裏的人都收回來。
無奈之下,李大全又把雷履泰叫了回來。結果毛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在雷履泰之下,於是從日升昌辭職,在日升昌隔壁開了壹家衛太後銀行。
後來,雷呂臺的日升昌和毛鴻洲的衛太後在業務上互相爭鬥,這種業務競爭也使銀行內部得到了發展和完善,業務越做越大。
匯通天下(1842)鴉片戰爭失敗後,中英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壹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在條約中,除了割讓香港島、開放通商口岸、協商關稅外,還支付了2120萬銀元的賠款,相當於約1470萬銀元。
在當時,清朝的財政收入支付這些賠款並不是很困難。賠款數額按不同地區分配,再由各地區運往上海各通商口岸。
但是,如何把白銀運到上海,成了各地收銀後的難題,因為當時清朝的社會環境很不穩定,長途運輸白銀很不安全。於是很多官員選擇把錢存在當地的日升昌銀行,然後從日升昌匯往上海,最後只用了很短的時間,錢就在上海聚集起來了。
道光知道白銀在極短的時間內通過日升昌的匯兌業務從全國各地安全運往上海,感嘆日升昌不僅可以連接壹個地方,還可以連接世界。從此,“匯通天下”成為了日升昌的壹塊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