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張家界以前是常德的縣城嗎?為什麽要做壹個獨立的城市?

張家界以前是常德的縣城嗎?為什麽要做壹個獨立的城市?

張家界以前不是常德市的縣城,曾被稱為大湧。大庸縣從10月的1949到16,再到8月的1952,屬永順區管轄,後分屬湘西苗族自治區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張家界成為獨立市的原因是國務院批準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張家界全境解放。公元1988年,慈利縣從10月的1949到16到8月的1952,屬常德區,大庸縣、桑植縣屬永順區,後屬湘西苗族自治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8至1990,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地級市大庸。

1994年4月4日,經國務院批準,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轄永定、武陵源、慈利、桑植四縣。具體演變為:1949 10 6月16至1952 8月,大庸縣、桑植縣劃歸永順特區,湘西苗族自治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劃歸永順特區。

擴展數據:

張家界這個名字最早見於明朝崇禎四年(1631)的《張氏族譜》序中。《序》的作者張,是永定使張萬聰的第六代孫。明朝弘治年間(1488-1506),朝廷見張萬聰為鎮立下大功,封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周邊為“山林之地”。於是張萬聰和家人壹起上山,繼續留在企業。

明朝崇禎三年(1630),張萬聰第六代張在洪被封為盟官,並在此設署。這壹地區成為張的世襲領地,被稱為“張家界”。1994年,經國務院批準,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

百度百科-張家界

張家界市政府門戶網站-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