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並不是補得越多越好
媽媽產後身體較為虛弱,在以往為了使媽媽身體盡快恢復並且產生足夠的奶水,往往會給媽媽進行大補,其實這樣的大補並不適合哺乳期的媽媽。傳統的營養補充中,給媽媽補充的主要是蛋白質和脂肪,過多的蛋白質和脂肪攝入並不能完全的消耗,堆積的脂肪會使媽媽體重遲遲降不下來,並且影響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
媽媽攝入過多的脂肪後,會通過乳汁傳遞給寶貝,這樣的寶貝雖然看起來是被養得胖乎乎很可愛,實際上寶貝並不結實,最主要的原因是寶貝處在營養不均衡的餵養環境下,會導致寶貝的健康出現壹些問題。可見營養的補充並不是補充單壹的營養素,而是多種營養素相結合達到均衡補充的效果。
2、新媽媽的飲食誤區
(1)吃母雞不吃公雞
為了使媽媽的乳汁分泌更多,往往會燉上壹只老母雞給新媽媽補壹補,這樣看起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哺乳期的媽媽更應該吃的是公雞。母雞中的雌激素會抑制媽媽體內催乳素的分泌,減少乳汁,恰恰是公雞體內的雄激素能抑制媽媽體內的雌激素,促進催乳素,這樣媽媽才會有充沛的乳汁。
(2)多喝湯,少吃肉
壹直以來都認為湯對新媽媽的營養補充是最有效果的,但實際卻不是這樣。湯中相對油膩,並且營養成分是較低的,大量的喝湯不僅會增加新媽媽的體重,還有可能使乳汁油膩,造成寶貝的腹瀉。為了乳汁和媽媽自身的健康,應該少飲濃湯而進食湯中的肉。
(3)過多的忌口
壹些地方對新媽媽的忌口講究過多,比如有些地方不能吃大米、牛羊肉;有壹些地方則覺得水果“寒氣”較重,不讓吃水果等。其實,媽媽生產後需要的營養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只補充壹兩種營養素根本不能滿足媽媽的需求,這樣不僅會減少乳汁的分泌,還會造成媽媽自己多重的健康問題。
3、新媽媽的飲食該這樣吃
(1)保證多種營養的攝入
主食、葷食、水果、蔬菜等各種營養物都應該出現在新媽媽的菜譜裏,這樣不僅媽媽自身得到營養補充,也會使乳汁中營養均衡分布,對寶貝的健康很有利。
(2)忌食煙酒和重口味
煙酒在哺乳期都應該被設為“禁品”。這些東西可以直接通過乳汁傳遞給寶貝,影響寶貝的智力發育和身體發育。同時,重口味的食物也應少吃,過於油膩的食物也要少吃,油膩的食物會使乳汁過油,導致寶貝腹瀉。
(3)補充微量元素維生素
哺乳期的媽媽鈣、鐵以及維生素D都流失比較嚴重,因為寶貝所需的這些物質全部都來自母體。所以,媽媽應該額外補充這些物質,壹般建議哺乳期媽媽每天補充60毫克鐵劑、500毫克鈣劑、1000國際單位維生素D,這樣既能保證為寶貝提供充足的營養,也能保證媽媽自身的健康。
(4)註意補水
母乳中約有70~80%的成分都是水,所以在哺乳期媽媽應該多補充水分,這樣才能保證乳汁的分泌充分,如果水分補充不足,相應的乳汁分泌液會減少。
4、哺乳期下奶註意事項
1、哺乳媽媽對水分的補充也應相當重視。由於媽媽常會感到口渴,可在餵奶時補充水分,或是多喝鮮魚湯、雞湯、鮮奶及開水等湯汁飲品。水分補充適度即可,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既充足又富營養。
2、為了恢復身材而急於減肥的媽媽很難保證奶水的供應。在此建議哺乳媽媽最好能等哺乳期結束以後,再控制飲食減肥。其實餵奶已經消耗了很多熱量,只要媽媽們飲食不過量,再配合著做壹些產後運動,就能避免脂肪的囤積。
5、哺乳期餓得快怎麽辦
(1)吃高蛋白食物
乳汁的主要成分還是蛋白質,因此,哺乳期的媽媽需要註意補充大量的蛋白質,尤其是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搭配食用,足夠的蛋白質確保乳汁的分泌需求,再吃壹些澱粉和脂肪性食物確保自身能量消耗,這種搭配能有效的緩解哺乳期饑餓的現象。
(2)少吃多餐
少吃多餐也是緩解饑餓的重要方法,正常人壹天吃三餐,哺乳期媽媽可以吃4~6餐都沒問題,主要多吃高蛋白食物,適量補充水果蔬菜,既能滿足乳汁的分泌,又能緩解餓得快的問題,還能避免肥胖,壹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