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周末坐飛機:吃燉羊頭,賞七彩丹霞,看世界最大的油菜花田。

周末坐飛機:吃燉羊頭,賞七彩丹霞,看世界最大的油菜花田。

行程亮點:中國最大的油菜花田、張掖七彩丹霞、室內最大的千年臥佛、藏傳佛教馬蹄寺、綠皮夜行火車體驗。

特色美食:蘭州正寧路夜市,燉羊頭,牛肉面,手抓羊。

蘭州被選為這次旅行的起點。蘭州有去張掖的夜車,周六早上可以到張掖。西北的夏天,日照長,日落晚,周六可以充分利用壹整天。

周五飛蘭州,下午6點到達蘭州機場。蘭州機場到達大廳有通往市區的城鐵,可以在鐵路網站提前購票。請記住車站的名字是中川機場。不能用其他名字搜索。

蘭州到張掖的火車下午10發車,也就是說我有完整的晚餐時間。到了蘭州站後,我打車直奔正寧路夜市。

逛正寧路夜市是蘭州的保留節目。這是蘭州最古老的夜市,這裏的燉羊頭、羊雜湯、羊肉串聞起來很香。

紅燒羊頭集合了壹只羊的全部精華和吃壹只羊的全部味道:嫩、軟、滑、脆、汁。

吃羊頭有規矩:第壹步先吃爆汁的羊眼。羊眼是羊頭最美味的部分。輕輕的把羊眼睛摳出來,直接放進嘴裏。光滑的羊眼肌和眼中的羊肉湯在口中生成,口感豐富,非常好吃。第二步,用手敲碎羊頭骨,粉軟的羊腦花出現在眼前。將腦花蘸上鮮紅的材料,送入口中,享受腦花在口中微微顫動的感覺。還有壹種羊面,可以吃羊頭。羊的皮很厚,富含膠原蛋白,肉質細嫩柔軟。最後吃羊耳朵羊梯子,很脆。遺憾的是,由於民俗原因,有些攤位不賣啤酒。

吃好了回蘭州站,正好趕上蘭州-張掖的K9661普通快車。在所有的旅行和交通方式中,我認為西部的綠皮夜車是最有趣的。我記得以前壹趟開往西部的火車能走壹周,很有旅行的感覺。

在夜市裏,我包了兩條烤肥羊腰和五串超大烤羊肉。在車站的小超市裏隨身帶兩罐黃河啤酒,就足以在火車的鏗鏘聲中慰藉塵封的夜晚。

火車淩晨4點45分到達張掖。我提前預定了壹輛車,讓司機把它送到火車站。從張掖火車站壹路向南行駛,日出時分到達邊渡口。油菜花正在盛開。

過了邊渡口,從甘肅進入青海。我們面前是祁連山。祁連山主峰海拔4000-6000米,東西綿延近1000公裏。祁連景觀垂直差異令人目不暇接。從白雪皚皚的山峰到綠色的盆地和山谷,景色和氣候隨著海拔的高低而起伏,壹天可以有四季。

祁連草原入選中國最美六大草原之壹。七月,祁連草原去花開了,花開了,是壹年中最好的時光。放眼望去,天空灰蒙蒙的,田野茫茫,牛羊遍地。這裏的牧民喜歡在羊身上噴上不同的顏色作為區分。不同顏色的綿羊在綠色的草原上吃草,就像壹幅印象派作品。

早上十點來門源。門源背靠祁連山,連綿的雪山下,有世界上最大的油菜花田。7月中旬,正是門源油菜花開的時候。在廣闊的土地上,有壹片片黃綠色的油菜花和綠色的麥田。面對花海微笑。

花季的時候,當地的老百姓會圍出壹些區域作為景點來收門票,價格較高。自駕相比旅遊大巴的優勢在於自駕車輛本身就是壹個移動的觀景平臺,無拘無束,自由便捷。世界很大,油菜花爛漫。

返程從下午1: 30開始,因為下午還有壹個重要節點:張掖七彩丹霞。祁連山阻擋了溫暖濕潤的海洋季風,使河西走廊成為綠洲和沙漠縱橫交錯的地區。戈壁、沙漠、丹霞和丫蛋是這裏的典型地貌。

夏季過後壹個月,至日是張掖最晚的日落時間。出門前檢查壹下,當天日落時間是20: 40。西北方向的日落較晚,這對旅行者來說是個好消息。壹天的行程可以玩兩天的精彩:從張掖到門源,再從門源到七彩丹霞。

到達張掖七彩丹霞的時間是下午6點。今天壹早張掖下大雨,下午萬裏晴空,這是張掖丹霞大放異彩的兩個重要條件。要知道,壹年之中,下雨遇上晴天的日子屈指可數。感謝上帝賜予我們食物。

五彩丹霞的壯麗在黃昏開始。這個時候的太陽沒有中午那麽熱情,色溫變暖。徐來的天氣已經不再悶熱涼爽了。說實話,如果來得太早,強烈的陽光會讓丹霞變白,不好看。

七彩丹霞有五個觀景臺,各有特色,很難說哪個更好。順著觀光車的路線走就行了,從壹個觀景臺到另壹個觀景臺,往前走就好了,不用糾結。

說實話,雨後五彩繽紛的丹霞在夕陽下真的很美。晚上待在七彩丹霞附近。晚餐是張野的手抓羊牛肉面。牛羊肉面食越往西走越好吃,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第二天早上,我趕到七彩丹霞附近的冰溝準備日出。結果景區八點才開門,我錯過了。原來,想在丹霞拍日出,需要提前在網上買票,在網上預約入場時間。看來妳得在出門前更細致地做功課了。

從冰溝丹霞出來,直奔張掖市大佛寺。建於西夏的張掖大佛寺,有中國最大的室內臥佛。大佛寺的大佛殿、經堂、彌勒佛塔都是古代文物,現在都變成了博物館。鎮寺之寶臥佛,位於大佛殿,做工非常精細。因為是在室內,所以顏色保存的相當完好,是絕世珍品。與五彩丹霞的熱鬧相比,這個寶地似乎被冷落了,遊客寥寥無幾,讓人感覺涼爽。好吧,這裏很幹凈。

坐車去馬蹄寺的路上,繞道經過張掖市的鎮遠樓。鎮遠樓是河西走廊最大的鐘鼓樓。

當年的張掖就像壹只巨手,沿著河西走廊伸開雙臂,扼住了西北的咽喉,這就是大國疆域的起源。站在這裏,我仿佛看到了當年的金馬。當年漢武帝斬西域,開通陸上絲綢之路,樹立了中國與世界接軌的大格局。

河西走廊是中國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交匯點。遊牧民族覬覦中原的繁華,成為沖突的導火索。雙方沖突不斷,相愛相殺,最後合二為壹,民族團結。

馬蹄寺因傳說天馬在此飲水,在石頭上留下蹄印而得名。這個蹄印成了馬蹄寺的鎮寺之寶,可供人們參觀和祭祀。馬蹄寺原是漢代的佛教寺廟,後來逐漸成為藏傳佛教寺廟。

除了馬蹄印,最著名的馬蹄寺是三十三天石窟。這些洞穴都是在壹座巨大的單片山上挖的,連連接的樓梯都是在山裏面挖的。妳在外面看到的是空中懸浮城堡,簡直妙不可言。人類真的很偉大。他們為了信仰,創造了常人無法理解的奇跡。

河西走廊沿線,除了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還有馬蹄寺之外的幾十個佛教石窟。這些石窟規模宏大,工藝精美,信仰虔誠,印證了佛教沿絲綢之路由西北向東南,先在西域生根,後在內地開花結果的傳播過程。國學大師季羨林評價說:“世界上歷史悠久、疆域遼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沒有第五個;這四大文化體系交匯的地方只有壹個,就是中國的河西走廊和新疆,沒有第二個。”

返程航班下午五點起飛,從張掖飛往Xi安,從Xi安轉機回家。這是去萬裏的周末遊。

#周末隨心飛翔# # #

+用突然的壹瞥註意形象旅行

*講壹個突然去七大洲80多個國家和中國旅行的故事。

*旅遊傳媒特約首席作者,作品發表於多家雜誌及網絡平臺。

*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

更多突發影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