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惠惠卡片有大有小,有木制標誌和玻璃框架。大牌子壹般長0.5米左右,寬0.3米。小的大概15cm長,5cm寬。所有的招牌上都寫著四個醒目的漢字“穆斯林回族”。在它們的中間,畫著壹個“湯瓶壺”或清真寺,供回民洗手洗腳和打掃衛生。同時還繪有香爐瓶,有的在湯瓶壺周圍繪有碗杯。湯瓶和鍋的上面,還畫著壹頂小白帽。牌子的上下和湯瓶、鍋上也寫著阿拉伯語,表示這是穆斯林的食物。東北等壹些地方的回民,至今還在牌子上寫著“西域回民”幾個字。有的在“穆斯林回族”招牌下掛兩條藍布條,有的除掛牌外,還在門前屋檐上掛兩條藍布條。
為什麽穆斯林會在店前的牌子上畫湯瓶湯鍋,寫“穆斯林回族”?他們為什麽掛藍布條?還是有很多關註在裏面的。據說回鶻隨蒙古人東移時,不是壹下子就來了,而是接踵而至。走在前面的回族,有的住在沿途有人的地方。他們關心後來者,為後面的人準備食物和飲料。他們怕後面的人不知道哪個是惠,就把湯瓶和鍋放在窗臺上,後面的人壹看就知道了。後來壹個湯瓶放下了,壹個被偷了。他們想了壹個辦法,在板上畫壹個湯瓶,寫上阿拉伯空格,讓後面的人壹看就懂。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這個方法不錯。賣東西的,開餐館的,為了表明自己是穆斯林,就在門牌號上畫個湯瓶。店裏還準備了壹些湯瓶。凡是來吃飯喝茶的,飯前都要用湯瓶洗手。
回民家屋檐下掛兩塊藍布的意義是這樣的。伊斯蘭教喜歡綠色和藍色,因為藍色代表真誠,回族的藍布主要代表清真,所以連餐廳的門簾都是藍色的。另外,據說回族長期懸掛“二道”布條。相傳唐朝時,回紇士兵英勇平叛,戰功卓著,於是唐王允許回紇人留在內地城鎮。但考慮到回鶻的安危,皇帝和皇後頒布了兩道詔令,掛在自家門前。這兩塊布代表兩個詔令,表示回民家園不可侵犯。據現在壹些開飯店的回族老人說,他們掛這個布是表示這些是回飯店的,要尊重回去的風俗習慣,不能在這裏喝酒。
徽商店鋪的店名、牌匾、藍條是徽商習俗的獨特符號,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