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黃坡鎮的古鎮風情

黃坡鎮的古鎮風情

黃坡魁星樓:魁星的雕像塑造在黃坡鎮的正殿裏。魁星長相猙獰,金臉藍臉,紅頭發紅眼睛,頭上有兩只角。整件事似乎是壹個幽靈的形狀。這個魁星右手拿著壹個大毛筆,意思是用筆給中國人的名字排序。他左手拿著鬥,右腳拿著金雞。他的腳站在海裏壹只大烏龜的頭上,意思是“帶頭”。他的左腳為了在形狀上呼應“奎”字右下方的壹個大勾,呈擡起後踢的樣子。他的腳是北鬥七星。看吧。古代全國各地都有魁星樓,文人在此供奉魁星樓,祈求在科舉考試中得名。

吳川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吳川飄色1992、1997兩次進京參加央視春節聯歡晚會;2003年吳川浮色造型作品《金晶》參加首屆中國文物仿制民間工藝品展,獲金獎;2005年,廣東省文化廳命名黃坡鎮為“廣東省民間藝術之鄉(飄)”;2006年5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將“吳川飄色”列入第壹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吳川飄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吳川泥塑於2007年6月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吳川的浮色起源於黃坡鎮。廣東湛江吳川市的浮色、泥塑、花橋被稱為“吳川三絕”,而浮色是“三絕”之首。據黃坡鎮民間藝人陳守全生前介紹,晚清時期,吳川黃坡四鄉八村經常舉行遊神比賽,有盛裝遊行展示戲劇片段,俗稱“地色”,引人註目。為了贏得其他村莊的支持,他和他的父親創造性地舉辦了壹場服裝遊行。在壹個木盒上,他們設計了“誰生了”,蕭在蓮花上迎風飛翔,所以叫“浮色”。這套浮色展出後,走遍黃坡,轟動全縣,這就是吳川浮色的由來。

【吳川木偶戲】吳川素有“木偶之鄉”的美譽。木偶戲歷史悠久,人民群眾在木偶藝術方面有著紮實的基礎,木偶藝人足跡遍布全國各省、港澳及東南亞各國。曾赴北京參加全國木偶表演,赴羅馬尼亞參加第二屆國際木偶比賽並獲得銀牌。據《武川縣誌》記載,明萬歷年間,各地演出各種木偶,其中以單偶最為廣泛。

吳川木偶戲,俗稱“鬼戲”,是吳川農村,尤其是黃坡舞陽最流行的民間藝術。鬼戲壹般三人操作,兩人舞布偶並用吳川方言演唱,壹人演奏樂器(鑼鼓等。).中老年人愛“鬼戲”,年輕人卻幾乎從不過問。現在這種劇已經瀕臨滅絕。粵西吳川有很多不同讀音的民間語言,尤其是黃坡和舞陽。吳川方言從中原傳入時,最大的特點就是古韻濃厚。語音上,吳川方言平、齊、和諧。吳川方言讀古詩詞,原汁原味,有節奏。讀“兩只黃鸝鳴翠柳,壹排白鷺沖天”時,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就像唐朝的旋律,漢朝的故鄉。

“哎,妳得看我幾分鐘,坐下來吃口頭禪煙,晚上回鍋裏抓飯。”年歷是粵西特有的傳統節日。所謂年歷,就是年歷。在中國的許多傳統節日中,春節是最熱鬧的。但在粵西嶺南地區,春節過後還有壹個特殊的節日要慶祝,那就是頗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習俗——年規。黃坡地區的壹年非常熱鬧。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是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平澤上高村等十幾個自然村黎族人的盛大節日。在這壹天,他們中的每壹個人都會舉行“遊覽鄧公”的活動。壹大早,村口和橋頭用竹竿做成的彩門拔地而起,在“慶四八”的橫幅下,“四月,人山人海,雷聲鼓點,龍鳳舞天下”和“八日,我歡天喜地迎接鄉野聖祖,用燕語奏響美好春天”的巨幅對聯直沖雲霄。上午10時,儀仗隊、彩旗隊、鼓樂隊、武術隊、花隊等。打開了道路,獅子和獨角獸跳舞。接著,壹群身著唐裝的英姿颯爽的少女,穿著翠綠色的內衣,跳起了七彩龍。另壹支隊伍,同樣威風凜凜的黃衣舞龍隊緊隨其後,壹個個威風凜凜,美艷長須,仔細向前看,都是腰肢婀娜的俏麗少女,臉上畫著兩撇長短不壹的黑胡須。有壹段時間,兩個龍隊並駕齊驅。黃坡地處水網密布的平原,端午節風很大。平澤村和跳格村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賽。2009年,黃坡鎮金納龍舟隊代表吳川市參加湛江國際龍舟賽,獲得湛江組第壹名和國際組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