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的時候,有朋友以為我不開心,想去那裏打坐。其實我是在心情好的時候決定去寺廟的。我心裏壹直以為佛不是救世主。他不需要幫助所有的人承受所有的貪婪和怨恨,還需要感受到人民的歡樂,而不僅僅是承受悲傷和痛苦。所以心情好的時候我選擇住在廟裏。因為我無所求,我驕傲地覺得自己和佛是平等的。
然而,從壹開始,我其實是在享受這份禮物的好運氣。朋友怕我在這裏生活不習慣,就叫來了常年在這裏學佛的奶奶陪我,我在以後的生活日子裏壹直由這樣壹位83歲的奶奶照顧。
從株洲市區出發,大概壹個小時就到了龍門寺,前壹天才第壹次聽說,但進寺的那壹刻,並沒有覺得太陌生,反而很舒服。寺廟比我想象的還要破。斑駁的墻和同樣斑駁的院墻是寺廟。那些斑駁的影像,在訴說著這些年的歷史和變遷。廟前有壹塊空地,不像廣場那麽平整,甚至凹凸不平。壹棵古樹矗立在院子中間。因為冬天樹枝已經枯萎,整個場景在這棵枯樹的映襯下更加壓抑和荒涼,整個寺廟靜悄悄的,幾乎是壹片寂靜。如果不是白天的陽光,我會覺得淒涼到骨子裏。院子兩邊有幾塊菜地,是寺裏的師傅們自己種的。
進了寺門,沒有看到香火的繁盛,沒有聽到濃郁的鐘聲,沒有聽到連綿不絕的禪樂。只是偶爾耳邊響起阿彌陀佛的音樂。廟裏有三層。在壹樓的中間是壹個傳統的大雄寶殿。壹般裏面的佛像是求佛拜佛的人首先想到的。兩邊是僧人和香客居住的寮屋和齋堂。二樓中間是三廟和藥王殿,兩邊也是寮屋。這個地方本身就不大。我花了五分鐘四處走走,非常清楚地了解了它。
拜佛後,我在奶奶住的寮屋幫她收拾房間。房間很簡單,兩張木床,壹張桌子,壹個櫃子。由於年代久遠,天花板和墻上的石灰已經開裂脫落。我會在這樣的環境裏生活幾天,在這荒涼安靜的環境裏生活幾天,但這絲毫不妨礙我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