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粱,禾本科黍屬。稈是粗壯和直立的,在基部節上有支持根。葉鞘無毛或者有點粉狀;葉舌堅硬,先端圓形,邊緣具緣毛。性喜溫暖、耐旱、耐澇。
2.按性狀和用途可分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和帚用高粱。中國是廣泛栽培的,特別是在東北。可食用的高粱谷粒用於食物和釀酒。糖高粱的莖稈可制成糖漿或生食;掃帚可以是掃帚,也可以是高梁穗的炊事掃帚;嫩葉陰幹青貯,或曬幹後用作飼料;丁香可入藥,祛濕化痰,寧心安神。屬於經濟作物。
3.壹年生草本植物。稈粗壯直立,高3-5米,橫徑2-5厘米,基節有支撐根。葉鞘無毛或者有點粉狀;葉舌堅硬,先端圓形,邊緣具纖毛;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40-70厘米,寬3-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略呈耳形,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或白色,兩側無毛,邊緣軟骨質,有細剛毛,中脈寬而白。
4.穗松散,主軸外露,長15-45厘米,寬4-10厘米。總柄直立或稍彎曲;主軸有縱棱,疏生長柔毛,3-7個分枝,輪生,粗糙或具長柔毛,基部致密;每個總狀花序有3-6個節,節粗糙或稍平;無梗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5-6毫米,寬3.5-4.5毫米,具純基底板和髯毛;兩種穎片均革質,通常上部和邊緣有毛,開始黃綠色,成熟後紅色至暗褐色。
5.第壹穎片背面圓凸,1/3上部薄,邊緣內折有窄翅,向下堅硬有光澤,12-16脈,僅及中部,具橫脈,尖端尖或有3小齒;第二片穎片有7-9條葉脈,背面圓形,頂部附近有不明顯的脊,船形,邊緣有細毛;外稃透明,膜質,第壹外稃披針形,邊緣具長纖毛;第二外稃披針形至長圓形,有2-4條脈,頂部稍2裂,從裂齒處伸出壹彎膝芒,長約14mm;雄蕊3枚,花藥長約3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開,柱頭帚狀。
二、高粱的主要價值
1.禾本科草本玉米種子。又名吉姆、舒淇、魯肅、畢良。中國各地都有栽培。秋天收獲成熟的水果,曬幹去掉皮和殼。甜,澀,溫。能健脾、溫中、澀腸、止瀉。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便溏泄瀉。
2.綜合利用高粱的籽粒、穗(花序)、穗和莖,是我國高粱栽培的傳統做法。高粱種子加工後成為高粱米,在中國、朝鮮、前蘇聯、印度和非洲都是糧食。食用方法主要是將大米煮熟或磨成粉再做成其他食物,如面、面條、卷、煎餅、蒸餅、粘餅等。除了食用,高粱還可以用來制造澱粉、糖、酒和酒精。
3.上世紀50年代初,高粱曾是東北地區的主食。茅臺、汾酒等名酒以高粱為主要原料。甜高粱莖稈含有大量的汁液和糖分,是壹種新型的糖料作物、飼料作物和能源作物。在中國、朝鮮、前蘇聯、印度和非洲,它們都是食物。食譜:高粱酒烤排骨、高粱米粥、高粱粥、高粱五花粥、高粱年糕等。
4.高粱蛋白質略高於玉米,但品質也較差,缺乏賴氨酸和色氨酸,蛋白質消化率低。原因是高粱醇溶蛋白之間有很多分子間交聯,蛋白質與澱粉之間有很強的鍵,使酶很難進入分解。
脂肪含量為3%,略低於玉米,脂肪酸中的飽和脂肪酸也略高,所以脂肪的熔點也略高。亞油酸含量也略低於玉米。高粱加工的副產品粗脂肪含量高。風幹高粱麩皮的粗脂肪含量約為9.5%,鮮高粱麩皮的粗脂肪含量約為8.6%。酒糟中4.2%,醋渣中3.5%。種子中的粗脂肪含量較少,只有3.6%左右,高粱稈和高粱殼中的含量也較少。
第三,高粱的生長環境
1,溫度
高粱,熱帶作物,喜溫作物,有壹定的耐高溫性。全生育期適宜溫度為20 ~ 30℃,不利於植株生長,對高粱產量和品質有影響。種子能在18 ~ 35℃發芽。13 ~ 18℃發育緩慢,種子萌發最低溫度為8 ~ 12℃。溫度低時,容易延緩花粉種子或芽苗的生長;溫度過高,容易造成芽苗弱而不壯。幼苗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 ~ 25℃,當溫度高於26℃時,容易導致幼苗白生長。如果溫度低於18℃,容易造成幼苗生長緩慢、矮化、衰弱。
2.水分
高粱根系發達,既抗旱又耐澇。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量也不同,適宜的水分條件能促進植物生長發育。播種時,土壤持水量不宜過高,宜為15% ~ 20%。從出苗到苗期,植株矮小,生長緩慢,需水量僅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65,438+00%。適當控制土壤水分不僅有利於幼苗生長,還能加速營養器官的形成。適當的控水可以促進根系紮下,起到“蹲苗”的作用。拔節期至孕穗期是高粱生長最快的時期,也是高粱需水量最大的時期,是決定高粱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時期。這壹階段的需水量約占總需水量的30% ~ 40%。抽穗開花期是轉穗分化的重要階段。葉子和莖迅速生長,耳朵逐漸形成。這個階段缺水會影響花量,花粉和柱頭生活力降低,受精差,影響穗分化,造成禿尖。
3.照明設備
高粱喜光,是短日照作物。整個生長期需要充足的光照。光照對高粱的生長發育起主導作用,充足的光照是高粱高產的必要條件。在苗期,適宜的光照能促進幼苗的生長,光照不足則使幼苗生長緩慢、衰弱。拔節後充足的光照條件可促進光合作用和養分的轉化,有利於植株生長發育,為分化抽穗奠定基礎。抽穗至灌漿期適當光照可促進灌漿,增加千粒重。花期、抽穗期、灌漿期陰天下,光照不足會導致花期推遲、授粉不良、每穗粒數減少、灌漿不充分,嚴重影響高粱產量和品質。孕穗期光照不足或連續陰雨會導致基部幼穗發育不良,出現“禿頸”現象。
4.土地
高粱根系發達,對土壤酸堿度適應性強,對土壤條件要求不是很嚴格。耐鹽堿,貧瘠,從土壤中吸收能力強。適宜中性土壤種植,應選擇土壤疏松、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砂壤土種植。高粱比玉米等作物具有更好的耐鹽堿能力,但苗期對鹽堿較為敏感。土壤重、偏堿性或偏酸性的土壤也可種植,適當改善土壤環境可獲得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