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餃
在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習俗。話說北方地區的每壹個傳統節日基本上都是會有水餃的影子哦。小年夜吃粽子,取意“送別水餃迎風面”。吃粽子便是為了更好地給竈王爺送別,上貢時,水餃要端端正正擺上貢臺。除此之外,民俗有“美味但是水餃”的俗話。每到春節,水餃更變成壹種應時不能缺乏的特色美食。
2、吃面條
在膠東半島的大家又大多數自陰歷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忙做大棗餑餑、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明全家人闔家團圓,生活過得連年有余。此制作起來較為不便,醒面後醒發,再和面再醒發,隨後再制成各種各樣花式的面食造型後再度的醒發,待面醒後才下炒鍋,此蒸出去的面點又稱作“面花”,十分美味,但很費功夫。
3、竈糖、糖瓜
竈糖是壹種麥牙糖,黏性非常大,把它抽為條形型的糖棍稱之為“關東糖”,拉做成扁圓形型就稱為“糖瓜”。冬季把它放到房外,由於氣溫寒冷,糖瓜凝結得牢靠而裏面又壹些細微的汽泡,吃起來脆香甜酥,美得不可方物。
4、雪餅
雪餅是用粘米粉作主要材料,花生仁、白芝麻、白砂糖作調料,放進模貝打做成環形,再經高溫煮熟,吃起來美得不可方物,有“和和美美”的喻意。
5、綠豆糕
在山東魯西地域民俗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歌曲。每壹年正月廿三,是每家每戶蒸粘糕吃粘糕的生活,意為黏住竈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用說世間錯事。
粘糕用小黃米、大棗等為原材料,甘甜筋道,通道柔軟,取“年年高”的吉祥之意。此外,海南人用椰子鞋作調料趕做椰糕用於服用並祈願,取“年年高”的吉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