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宋朝的經濟非常發達,在汴梁都城甚至出現了資本主義的福利機構,比如居民療養院,都是由政府興建的。所以《水滸傳》中描述的政府腐敗導致人民貧困的說法有些誇張。宋朝的老百姓也是唐朝以外少數能經常吃肉的人。“每天直到晚上,每組都有上萬人停止駕車離開。”由此可見,梁都的肉類供應是充足的。據宋代文獻記載,當時壹斤肉才50文,按現在的水平不到15人民幣,不存在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之說。
到了宋代,相比豬肉,牛肉自然是更高級的食材。根據宋代文件宋瑤回,法院禁止屠宰牛,只能吃牛死於自然原因。大家都知道老牛肉沒有新鮮牛肉好吃,老牛肉的肉在市場上只要100元,但是只要30元,絕對夠用。但如果人人都能吃,梁山自然不屑壹顧。作為反叛者,他們只想吃青牛肉。他們想享受和汴梁富商巨賈壹樣的待遇,所以吃的牛肉都來自私宰的耕牛。這些牛在牛中堪稱勞力士,因為要殺農場牛的頭!
水滸酒席上常見的魚和海鮮價格呢?據宋代文獻《赤城集》記載,黃河魚才100,比牛肉便宜,和現在的市場情況差不多。從這個角度來看,水滸英雄的生活水平並沒有那麽高。酗酒,吃肉,吃壹大桌鮮魚河水,也不過是小康家庭的水平。唯壹值得壹提的牛肉也是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這可能與水滸中英雄的背景層次普遍不高有關:大多來自底層,哪裏能與驕奢淫逸的公子王孫相比?如果說梁山好漢吃的是牛肉魚蝦蟹大餐,但是我們家去海底撈的錢毫不留情,子孫們吃的是常人沒見過的東西:據《石林詩話》記載,在宋代,王公貴族吃河豚這種稀世之物,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壹斤河豚壹如既往的貴,也就是1000元,相當於現在的200-300元。
我們來做個對比,感受壹下水滸英雄時期普通人的生活水平:
普通人吃面包(10人民幣)、豬肉(15人民幣)、黃河魚蝦(15人民幣);梁山好漢吃牛肉(30塊)和河魚(15塊)。而王孫貴吃羊肉(200-300塊),河豚(200-300塊),還有壹只《蕭氏見聞錄》裏提到的南方來的螃蟹,200-300塊。
至於宋朝的貪官,那就太殘忍了。根據炎癥成立以來的官民雜記,官員宴請友人1,000元(折合人民幣約30萬)。現在怎麽比?相比之下,似乎也能反映出水滸英雄群起而攻之的原因:宋朝並不是物質貧乏餓死,更多的是受了冤屈而沒有守寡之苦。所謂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不是物質上的奢侈,而是精神上的自由和愉悅!
那麽宋代人民的物質水平在《水滸傳》中得到了真實的體現?答案是否定的。
《水滸傳》中,施耐庵描寫的糧價相差很大,元末明初的施耐庵陷入混亂是正常的。就連宋朝的人也經常把不同時間不同地方的物價水平搞錯,更何況後世記載的故事。原因與宋朝混亂的政局和地方財政有關,不贅述。
綜上所述,宋代的物價僅供參考,《水滸傳》中的物價只是小說家之言,不足以作為歷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