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古代君王吃飯之前,嬪妃是不能吃的,也是拿來當替罪羊的。天子最怕死。用的廚師和太監都是經過反復挑選的,不可信。為了防止食物中毒,皇帝往往采取“賞食”和“嘗食”的方法,即皇帝在吃之前,分壹部分給後妃,或者讓貼身太監先嘗壹嘗,再吃。吃的時候,他也要用銀盤和象牙筷子檢查是否有毒,才敢入內。而且禦膳的食材也不是壹般人能享用的。包括飲用水,我們專門喝北京西邊玉泉山的水。
到了清代,玉泉山幾乎成了禦水。每天從玉泉山到故宮,運水的車皮沿路不斷!這些王吃的米分黃白紅,有的是貢米的,有的是靖西南苑的。清宮內務府設立“慶豐司”,為皇帝飼養牛羊,供應牛奶、牛羊肉等食物。想象力很好奇,米也分顏色!
無數的山珍海味,名貴的幹鮮果品,從四面八方向皇帝進貢。據介紹,乾隆於2月11日、26日早餐,上了“冰糖燉燕窩”、“吊爐鴨”、“肥鴨”、“吊爐肉”、“野味火鍋”等19個品種的菜肴和壹品“鴨粥”。晚宴上有“燕窩蒸鴨”、“鹽炒肉”、“東坡肉”、“肉絲山菜”等37道菜和後妃們的菜。僅11壹天兩餐就上了76道菜,如果再加兩道點心,就更多了。
到了慈禧太後那裏,吃飯的時候更註重排場。廚師每天收集山珍海味,潛水,植物,精心烹制,花樣層出不窮。慈禧每餐所用的菜肴,至少要擺滿三張拼裝餐桌,菜肴往往有100多種,有冷盤、熱菜、竈臺菜、配菜等。清宮最大的宴席是“滿漢全席”。始於乾隆年間,慈禧在世時更是奢華。
讓我們想象壹下,這些皇家宴會上有豐富的美味佳肴、珍禽異獸、新鮮蔬菜和名優水果。我們普通人真的只是想象,當然抵制這種規模最大的排場現象,這種排場是奢華的,是奢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