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月餅和團圓蛋的習俗
圓圓的月餅和圓圓的雞蛋是象征吉祥團圓的食物,也是中秋節人們互相表達祝福的壹個環節。團圓的節日,送壹個團圓“蛋”去品味團圓,感受思念的親情。
2.祭祀土地神谷吃“麥箭”
8月15日,山東慶雲縣農民祭祀土地谷神,稱為“少年苗社”。諸城、臨沂、即墨等地除了月亮還要祭奠祖先。冠縣、萊陽、廣饒、郵城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房客。即墨中秋節吃壹種節日食品,叫做“麥箭”。
3.做壹個“月鼓”
山東有壹種蒸月餅,至今在濰坊、煙臺龍口仍有流傳。它們被稱為“月亮”、“月亮鼓”和“月餅”,由兩層面包制成。
通體渾圓,下層常用作十二“月瓣”。花瓣上插棗,上層做“玉兔”和“猴子”。很多面塑都用染色的花和水果裝飾,紅棗也夾在兩層中間。這東西是給月亮用的,當禮物送給親戚朋友,也很好吃。
4、晚上扔手帕吸引親戚
在山東省的壹些地區,有在中秋節晚上扔手帕來吸引親戚的習俗。中秋之夜,在廣場搭起五顏六色的平臺,布置成月宮的樣子,並設置玉兔、桂花樹等。壹些未婚少女打扮成嫦娥。慶祝歌舞結束後,女孩們向觀眾投擲繡有不同顏色的手帕。
如果觀眾收到的手絹和嫦娥手中的手絹顏色壹樣,就可以上臺領獎了。有些未婚男生回手帕的時候,如果嫦娥喜歡,可以送戒指。從此雙方可以做朋友,有情人終成眷屬。
5.剪紙貼窗花
膠東民間很早就有中秋節剪紙貼窗花的習俗。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蓬萊、棲霞和穆平的農村老人還延續著這些習俗。
6、8月15日去看女兒。
泰安地區八月十五見女兒的習俗。中秋節前,家家戶戶都準備了禮物,要見出嫁的女兒,包括結婚多年的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