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近蘇州小夥子留學歸來自主創業,接手了父親的蒓菜家庭農場,為農場創造了價值,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包裝後,他們的產品甚至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內外市場,壹年營業額達600萬元。
年收入600萬輕松打臉之前的“海歸貶值”!
如果妳不努力學習,再多的錢也供不起妳。
“去光環”倒逼留學從“鍍金”向“煉金”轉變。許多外國學生不去努力克服語言和文化障礙。這種舒舒服服、避重就輕的“鍍金”留學,只會收獲壹張文憑。
妳該拿什麽樣的工資,不是妳受過什麽樣的教育,而是妳自己的價值要靠個人的努力來證明。不是所有留學生都像小林壹樣花幾百萬,也不是所有海歸都像小林壹樣底薪兩千。當輿論傾向於整體描述和評價“海歸”時,勢必會忽略這個群體內部的巨大差異。
事實上,海外名校精英海歸在今天依然價值不菲,他們過高的職業回報也能充分說明“留學”的價值。
能力和學歷壹樣重要!
海歸是有價值的,但是沒有工作經驗的會...
也許和很多人壹樣,小林在留學歸來時以為自己應該是“穿著高跟鞋的女強人,或者是高端寫字樓裏備受追捧的業務骨幹”,而現在的工作卻像是“搬磚”。
這種差距讓很多人覺得配不上小林。他們覺得自己花了200萬和6年的青春,最後月薪只有5000元,還是靠父母的關系得來的。
但是,按照小林被舉報的條件,她真的配得上用人單位更高的價格嗎?
小林留學前就讀於某重點高中,成績中等。如果他參加高考,很可能只會上國內的普通大學。因為壹門課不及格,沒參加聽證會,差點沒畢業,最後拿到了“差點上學”的畢業證;26歲,無任何工作經驗,國內人脈資源匱乏。
除了留學六年,她的英語能力可能(或者只是可能)更好。與國內求職大軍相比,她有哪些明顯的優勢?
即便如此,據小林自己交代,在最終錄用她的國企,她的工資已經比國內研究生高1000元,比國內本科生高2000元,但與她的預期還是有差距。小林的困境也是很多海歸在申請時遇到的尷尬。
所以在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下,不努力的人在哪裏都壹樣。努力的人,和蘇州男生壹樣,總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