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紀念館裏有壹本宋慶齡用來記錄食譜的日記。書中記載的菜式,有中有西。大部分都是宋慶齡根據自己的經歷或從朋友那裏收集來的,用英文或中文寫下來的。還有很多從報紙上剪下的“印刷手稿”貼在書上。
宋慶齡大半輩子都在當廚師或保姆。她是怎麽學會做飯的?1937為了表示對秘書李雲辛苦工作的感謝,她曾經“固執地”在李雲在家裏留了壹頓便餐。食物極其簡單,但都是宋慶齡自己做的:每人壹杯海帶湯,隨後是青椒炒豬心、燈籠椒塞肉、鹹紫蘿蔔等配菜。宋慶齡告訴劉蕓,她從孫中山那裏學到了烹飪技巧..孫先生流浪了很久,學會了做飯做菜。他也是醫生,懂營養學。宋慶齡說,青椒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她經常吃。鹹紫蘿蔔是自己腌制的,營養又爽口,她很喜歡。
1928年5月,宋慶齡和鄧在柏林潛心研究土地問題。她喜歡土豆煎餅,這是壹種傳統的當地飲食,並學會了如何制作它們。宋慶齡的密友、外國專家愛潑斯坦曾在《宋慶齡傳》中提到,“很多年後,在戰時的重慶,她到處尋找壹口長長的平底鐵鍋來做這種食物,因為當地的尖底鍋不好用,平底鍋在中國也很少見。”在宋慶齡的食譜中,她用英文寫下了做法:準備6個土豆,2個雞蛋,煎培根,碎洋蔥和肉豆蔻,切碎的歐芹和黃油,將土豆洗凈,去皮,碾碎,加入洋蔥,面粉,雞蛋,鹽,胡椒,肉豆蔻和歐芹攪拌成糊狀。將壹湯匙土豆泥放入熱鍋中,煎至兩面金黃酥脆。壹次可以煎三四個餅。
據宋慶齡的秘書張覺說,宋慶齡經常親自下廚,把做好的菜分發給工作人員。宋慶齡幾次說:“等我有了紅鯉魚,我就煮海南島風味的紅鯉魚。”在宋慶齡的食譜中,她找到了用英文記錄這種紅鯉魚的方法:首先,選擇雄性紅鯉魚。魚洗幹凈掏空後,留下魚脂和魚鱗。將小蔥和姜末煸炒,加水煮沸,加入紅鯉魚,蓋上蓋子煨,然後取汁。
1978年4月,宋慶齡給在北京讀書的表妹牛恩美帶了壹盒糖果和壹瓶山楂涼粉,並寫信告訴她山楂涼粉的存放和食用方法。"山楂果凍應保存在陰涼處."“天熱的時候,可以在壹杯涼水裏放壹勺果凍,做成提神飲料,也可以塗在面包上。”雖然宋慶齡說這罐山楂果凍是壹個擅長做果凍的人做的,其實她自己也能做。她記錄的食譜中有壹個很特別,是用中文記錄的:“將山楂放入鍋中,加水,壹直加水,直到可以看到山楂的最上層。煮沸半小時,山楂煮沸搗碎,使其變形過濾,不保留太多山楂肉,這樣汁液越純,凍得越透明。每杯山楂汁加壹杯糖(我壹般用五六杯糖)慢慢煮汁和糖,直到凝固開始凝結,形成糖糊。反正要45分鐘到1小時,看做山楂果凍的數量。當冰塊開始從勺子上滴下小塊而不是落下時,就熟了。把冰倒進瓶子裏,讓它冷卻。此時的冷凍只有原來烹飪的壹半。也就是說,五杯果汁和五杯糖只能做出五杯冰凍。”宋慶齡還專門寫了壹張紙條,建議果汁和糖要“慢煮”,也就是“慢煮”。
宋慶齡把烹飪和飲食視為文化交流的好機會。20世紀50年代中期,宋慶齡到處尋找英文版的中國食譜,想送給印尼總理阿裏·查斯特·羅米佐約的夫人試用,因為夫婦倆非常喜歡中國菜,這位女士專門要了壹本中國食譜。宋慶齡專程給愛潑斯坦寫信,請他的妻子邱茉莉幫助他尋找。找到後,宋慶齡給邱茉莉寫了壹封感謝信,說總理夫人“收到後非常高興,因為她在訪華期間從未找到過”。
壹本小小的食譜,凝結著宋慶齡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親友的關懷,承載著這位“二十世紀偉大女性”的煙火氣十足的美食之愛。(朱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