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縣委縣政府以創品牌、惠農增收為中心任務,政策好、價格優、風調雨順,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的良好發展。2012年,全縣農業增加值55.76億元,增長7.0%,增速高於全省0.7個百分點。其中,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分別增長6.0%、10.1%、6.9%和5.9%。新中國成立前,澄邁縣工業很少,主要企業只有安百裏糖廠(機制)和晉江電廠(火力)。1949全縣手工業和工業產值78.5萬元。
新中國成立後,工業發展迅速。20世紀50年代,這裏有發電廠、磚瓦廠、糖廠和印刷廠。1959,全縣職工2009人,工業總產值338.74萬元。1978有工人3025人,工業總產值1670萬元。改革開放後,國有、集體、個人、獨資、外資、合資形成了長期共存、共同發展的局面。“小五廠”紛紛下馬關閉,湧現出壹批新興產業。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初,制糖業壹直是全縣的龍頭企業,稅收占財政收入的壹半以上。90年代,晉江糖廠停產,其他三家工廠委托經營。到1998,累計產糖450183噸。1988老城工業開發區建立後,澄邁縣工業發展迅速。截至1998年底,全區啟動項目67個,總投資55.84億元,成為澄邁縣產業龍頭。全縣有制糖、電力、建材、化工等門類,工業總產值6543.8+0.3.2億元,占全縣GDP的33%。
2012年,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209.35億元,同比增長31.8%;工業增加值56.36億元,同比增長27.7%,對縣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0%,拉動縣域經濟增長101個百分點。2012年,全縣工業產值增速壹直保持在30%以上,主要得益於園區企業的強勁拉動。統計顯示,生態軟件園三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增長22.9%,貢獻率為69.0%。
產業內部結構多樣化。2011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超過10%的行業只有3個,2012增加到5個:農副產品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儀器制造業、通信、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分別占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