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太湖源頭主景區光復寺。
1925年秋,壹僧從鄉紳楊處得十畝重造。取名“廣福寺”,寓意“全國人民都要升入極樂世界”。
1980年,光復寺歸市佛教協會,重修四大天王、彌勒佛和觀音、地藏菩薩,並請來了北京十八羅漢。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寫《大圓滿覺》,魏天池寫《廣福寺》;恢復宗教活動。寺內,禪師室“華嚴精舍”藏有鎮寺三寶:鴕鳥蛋、古畫《百鳥圖》、明末反清義士楊子遠鐵鞭;還有蔡健三的五個“退”。
其建築格局傳統,如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等。附屬建築有陶鑄亭、袁波堂、華語軒、華嚴精舍、退路等。雖然只有20多個房間,但布局得體,錯落有致,安靜無比,還能眺望太湖,獨占湖光山色的美景。
2.南禪寺
地址:江蘇無錫市南長區梁溪區向陽路32號。
無錫南禪寺,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中心,歷史悠久。它是無錫南隅、古運河旁的壹座獨特的古代寺廟建築,是距今1450年的南朝480座寺廟之壹。
南朝梁皇帝蕭炎提倡佛教,在無錫大興修建了許多寺廟,其中包括壹座規模宏大的護國寺。梁溪十大寺廟中,護國寺第二。
唐高宗鹹亨年間(670-674年)更名為靈山寺,北宋仁宗賜名“傅生寺”,但因位於南門,民間稱之為南禪寺。
據縣誌記載,南禪寺建於清初(公元547年)梁武帝,是江南名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壹。原名“梁溪峰大寺,第壹惠山,第二南禪”。歷史悠久,規模宏大,高僧眾多。後人也稱之為“江南最佳叢林”。
3.開元寺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胡藝路6號梅園。
開元寺位於無錫梅園虎山腳下。1930由茹涼和尚創建,24畝地基由榮德勝先生捐贈購買。1933正式完成。1958中斷,神廟被毀。1983年6月,經省、市人民政府批準恢復。
這座寺廟是按照中國漢族地區的常規建造的。在主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是天王殿、毗盧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東北還有壹座玉佛樓。主軸東西兩側是鐘樓、鼓樓、觀音殿、地藏殿、祖堂、齋堂、茶坊、楠木殿等建築。現在它占地十五英畝。
這座寺廟與國際友人有著友好的交流。泰國友人贈送的青銅彌勒佛、日本資助的鐘樓銅鐘、英國信眾捐贈的緬甸玉臥佛、美國守業和尚撰寫的華嚴經三卷、榮智健先生贈送的青幹龍版《大藏經》等,充分展示了開元寺的獨特風貌。
4.永興寺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南長區梁溪區運河西路華清橋東匝道。
著名的永興寺,位於無錫華清橋西匝道,始建於三國紅吳時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是無錫最古老的寺廟之壹,也是中國佛教觀音文化的展示地之壹。寺內大雄寶殿主佛為9.19米的毗盧香樟木觀音像,為全國之最。此外,主殿32尊2米高木雕觀音像和53尊1米高木雕觀音像配84期壁畫,將成為目前國內展示觀音文化最全面的殿堂。
5.惠山寺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直街2號(席暉公園內)。
惠山與佛的關系最早要追溯到晉代。相傳,西域僧人趙輝來巫溪講經,來到美麗的沈曦山麓,因此得名惠山。寺建於元年(公元423年),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建大同殿,改名法雲寺。
唐宋時期,先後更名為常師範學堂、普立書院、功德寺等。惠山寺是禪宗道場。歷史上香火多,高僧多,唐宋鼎盛時期有上千座寺院。惠山因佛教而繁榮。從唐代會昌到清代同治的千年間,惠山寺被盜五次,重建五次。清朝乾隆皇帝去惠山寺拜佛,留下了很多詩詞。1863年,李鴻章在惠山寺的遺址上修建了趙衷寺。
惠山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位列無錫十大叢林之首。保存完好的唐廷松石床、唐宋經莊、香花橋、宋金蓮橋、明代古銀杏、清代禦碑等珍貴文物,以及近年來修復修建的大雄寶殿、惠山寺鐘等,展現了佛教文化的獨特魅力。
2004年4月26日,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江南名剎惠山寺,法喜彌漫,修復開放,恢復宗教活動。從那以後,清晨的鐘聲和鼓聲,念誦的佛號在席暉山麓回蕩。目前,惠山寺有佛、釋、僧三寶,古老的叢林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百度百科-永興寺?
百度百科-廣福寺
百度百科-開元寺
百度百科-南禪寺?
百度百科-惠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