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壹,2009年入選世界非遺。端午節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涵蓋星象文化、人文哲學,集全國各地多種民俗為壹體,是壹個全國性的盛大節日。下面就來介紹壹下端午節的習俗。

壹、拴五色絲線

拴五色絲線是端午節的獨特習俗。五彩線是用5種顏色的絲線撚成,而這5種顏色必須是青、白、紅、黑、黃,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的第壹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壹場大雨或第壹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說,帶五彩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二、畫額頭

畫額頭,現在也很流行。《河曲縣誌》亦載道:“端午飲用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可卻病延年”。意思是在端午節,需要飲用雄黃酒,還要將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額頭,兩手以及足心上,可以祛除病痛、延年益壽。

值得壹提的是,小孩額頭上要用雄黃酒畫“王”字。因為雄黃酒可以驅毒(這是古人的普遍認知)。而“王”則代表著猛虎,猛虎在古代森林中是近乎無敵的存在,借猛虎之勢來去除災邪,飽含人們的祝福。

三、驅五毒

人們認為五月端午這壹天,五毒會出沒,五毒分別是蠍,蛇,蜈蚣,壁虎,蟾蜍。為了提防五毒進入家門,人們會在家裏各個角落裏撒上石灰、噴雄黃酒、燃藥煙等,與此同時,還要打掃家中各個地方,清理堆放已久的垃圾。

在古代,五月被認為是“毒月”,因為這時候天氣越來越熱,雨水漸漸增多,人們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許多昆蟲也都出來活動。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民間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端午節驅“五毒”,就是要提醒人們註意防病。

四、掛菖蒲與艾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寓意消除疾病、驅除晦氣、招福,讓家人的身體健康以及好運氣。

艾葉裏面含有大量的艾油,氣味非常獨特,對於防止蚊蟲有不錯的效果,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以散發芳香,驅趕飛蟲,清除汙濁空氣。

五、佩香囊

端午節戴佩飾香囊之類的小物件也有著壹段悠久的歷史。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清香四溢,有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端午節小孩佩香囊,除了有避邪驅瘟之意,還有襟頭點綴之用。因為香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也有用碎布縫成的,玲瓏奪目,既美觀漂亮,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藥衛生節,是人民群眾與疾病、毒蟲做鬥爭的節日。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發展,並應弘揚傳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