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菜,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仙草,和大家吃過的燒仙草是同壹種食材,不過閩北松溪的仙人草取材更新鮮,在西南或者中部叫做仙草豆腐。
仙人菜屬於草本,藥食同源是福建人飲食特點,也確實有關於仙草的傳說:傳說福建有人采集草藥醫治中暑的母親時自己也中暑,醒來後發現天然形成的仙草凍,便采集仙草治好了母親的病。由於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
仙人草藥用廣泛,具有清暑,解熱利水的功能。主治中暑、熱毒等,所以是自然中的時令菜。葉食大多數作為綠色果凍狀的菜,有地方叫觀音豆腐,有的叫仙人豆腐,無論是觀音還是仙人,都是體現了它的藥用救病特點。而莖食的主要做燒仙草,白涼粉,仙草凍等甜品。
做仙人菜也是個比較麻煩的過程,媽媽做過的次數也不錯,從小也只吃過壹兩次。首先要采摘洗凈搓碎,用紗布取汁,然後用草木灰汁(家鄉用壹些木材炭灰或者專門找壹些樹枝燒成灰兌水)混合攪拌,靜置凝固,綠色透明的果凍狀涼菜就完成了,在家鄉吃法很簡單,就加壹些淡淡的醬油水淋上香油就可以適用。
在燥熱的夏季,壹碗嫩滑冰涼的仙人菜,真的讓人解暑去燥,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