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煙霧繚繞的茶園坐落在山神的房子上,距離牯嶺鎮八公裏,海拔2300米。行駛到茶園腳下時,小雨淅淅瀝瀝,群山籠罩在薄霧中,宛若仙境。茶園層層疊疊,蜿蜒的山巒像綠色的羊毛,印在山上像綠色的指紋。從山頂到山腳,茶園就像壹條等高線,風景很美。
據說這個茶園的主人曾經是個煤老板,名字很響亮,叫譚正義。在斯裏蘭卡土生土長的他意識到,村民挖煤不是長久之計,還會破壞生態環境。他也想讓村民有壹個長期的產業可以致富,所以他決定在這片荒山上種植高山生態茶。
2009年,譚正義決定做高山生態茶,但他承包的萬畝荒山因為海拔高不適合種茶,但他不信邪,於是開始了艱難的探索。第壹,三年種植失敗,虧損500多萬,背後壹直是人們的流言蜚語,但他從未想過放棄。經過四年的不斷實驗,終於種植成功。
從2009年開始,經過11年的艱苦開墾,前後投資近2億元,歷經無數次失敗和挫折,將壹片荒山變成了郁郁蔥蔥的高山茶園。
沿著茶園鋪好的水泥路,我們走進了這個茶園,恰逢采茶人在收夏茶。他們身著華麗的服飾,將茶園點綴得更加生動,而遠山疊峰,雲霧翻滾,更是撐起了茶園的靜謐之美。
如今,那些艱辛的往事都成了這座茶園厚厚的“底料”,山神早已褪去了荒涼的黃棕色,顏色隨著季節變換。春天滿山都是杜鵑花,夏天綠意盎然。冬天,雪又會把它染成白色,整個茶園進入休眠期。
因為海拔高,種茶比較困難,但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在高海拔的冬季,飛雪結冰,茶樹進入長達半年的休眠期,導致茶葉產量銳減。而且它的獨特優勢是昆蟲不能越冬,茶樹沒有害蟲。采摘時感覺新鮮,香氣幹凈,葉色鮮艷。茶樹休眠半年,復蘇半年,造就了高品質的高山茶。
為了形成生態循環,保證有機茶,譚正義在山腳下投資建了壹個養豬場。山上種茶葉,山下養豬,豬糞轉化成沼液,灌溉管道沿線獲取茶葉作為有機肥。茶園雜草順著鐮刀引導的路徑下降,豬占著生態糧,壹個個餵,連成壹個“豬-沼-茶-草”的循環生態產業鏈。
中午譚老師請我們品嘗糯米豬肉,不管是炒的,燉的,還是臘肉。豬肉的香味只有小時候在老家才能想起,喝過貴州的醬香酒。這頓午飯是我這次在貴州坐車吃的最難忘的壹頓飯。
目前,譚正義的茶園已全部通過中國、歐盟、美國的有機認證,形成“武陵源”和“武陵源紅”兩大品牌。2018被新華網評為“貴州十大茶山”,2019被農業部授予“中國美麗茶園”榮譽。
山裏的養殖場每年屠宰上千頭豬,也為當地200多名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壹切步入正軌。但從2009年開始,他投入了近2億,11年負債3000萬。他為什麽要堅持?
他說:“只做高品質的、高山綠色的有機茶,千萬不要和其他茶混在壹起。”“現在已經投入近2億元,茶葉品質和環境生態效益都實現了。”譚正義想,“再過三年,苦日子該到頭了。”敢想敢做,壹步步把他推向夢想。如今,譚正義正在努力打造花海茶鄉健康體驗遊的名片,這個美麗的茶園將吸引更多的人來旅遊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