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明確指出:“在環境中教育兒童,創造適宜教育的良好環境,為兒童的活動和表現提供機會和條件,使兒童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小班的孩子年齡小,情緒不穩定,容易受環境影響。因此,創造壹個自由、安全、輕松、舒適的環境至關重要。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玩偶之家”遊戲是最貼近孩子生活的,可以在“家”的氛圍中緩解和放松孩子緊張的情緒,在遊戲場景中再現他們的生活體驗。
在營造“玩偶之家”環境時,要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經歷、已有的知識經驗、興趣、需求和能力,努力營造能給幼兒帶來滿足和快樂,促進其各方面發展的遊戲環境。
第壹,努力營造家庭遊戲環境
開學時,孩子們從不同的家庭來到幼兒園,處於分離焦慮期。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群體,小班幼兒入園後首先面對的就是如何克服分離焦慮。所以要在大壹新生入園前營造壹個良好的環境。在初期,因為孩子不熟悉幼兒園的環境,不適合做分區遊戲,所以我們打造了壹個很大的“娃娃屋”,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在裏面,讓孩子取放。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我們把活動室布置成了壹個大家庭的環境。壹面墻飾是為了歡迎小朋友入園,另壹面墻飾設置為紅雞、綠雞、黃雞的家。小班的孩子年齡小,玩具和空間布置要有童趣。玩具材料包括小廚房、床、餐桌椅、抱抱娃娃、各種形狀的玩具等。,還有小爬、搖椅等物資也可以根據幼兒園的情況投入。對於剛入園的小朋友來說,新奇有趣的遊戲玩具可以吸引他們的註意力,調節他們的不良情緒,激發他們參與遊戲的欲望,積極進入遊戲場景。這樣的環境營造非常適合第壹次入園的小班小朋友。
第二,學會在遊戲中生活
遵循小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充分註意在生活和遊戲活動中滲透教育。養成教育離不開自然和現實生活。在“玩偶之家”這種以家庭為導向的遊戲環境中,兒童自然地模仿並獲得生活技能,再現自己的生活經歷。在營造“娃娃家”環境時,盡量再現家庭生活場景,突出“家”的真實感和溫馨感,讓孩子找到家的感覺。所以在孩子基本適應了幼兒園裏的生活後,我們根據孩子的興趣調整遊戲環境和素材,同時根據孩子的發展有計劃地調整素材,打造單獨的“娃娃屋”遊戲區。根據孩子的興趣,加入多種面料,制作蔬菜、水果、小沙發、靠墊、手推車、飲水機、小衣服、瓶子等家庭和孩子需要的生活用品。在這樣的遊戲環境中,孩子們輕松地玩耍,試著給娃娃們做飯、餵飯、穿衣、哄孩子。隨著生活經驗的積累,閱歷的增加,老師的適當引導,遊戲劇情會更加豐富。
第三,在遊戲中學會探索
新《綱要》指出,要讓孩子自由探索,不斷積累自己的經驗。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玩偶之家”遊戲為孩子探索提供了條件。小班的孩子正處於“自己動手”的關鍵期。幼兒園老師要善於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去體驗,去探索,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相信自己,勇於嘗試,克服困難。相對於第壹階段的初期,我們調整了材料,收起了壹些成型的玩具,適當放入了半成品材料和廢舊材料制作的玩具。同時制作有趣,吸引孩子的遊戲興趣。兒童遊戲具有依賴特定玩具或材料的特點。年齡越小的孩子,對玩具材料的依賴性越大,對遊戲材料的逼真度要求也越高。因此,小類中的玩具材料在制作時應色彩鮮明生動。如:用皺紙做的餃子皮、荷包蛋,“魚串、肉串、豆腐幹串等。”由泡沫紙、多功能布袋和零食制成。這些材料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操作興趣,發展了他們的協調性、靈活性和對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同時,在運營的過程中,他們嘗試多種方式,通過自己的嘗試來發揮和積累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小班孩子探索的意義不在於學習有多深,而在於樹立“我能行”的信心,增強自我意識。
第四,學會在遊戲中交流
小班孩子自我中心意識強,自控能力弱,堅持性差。由於缺乏與同齡人的交流經驗,孩子有很強的獨占欲,遊戲中的沖突是常有的,尤其是在爭奪玩具材料上。所以物資的運送要有“備份”。利用孩子從眾的心理特點,讓他們體驗共同遊戲的快樂。在材料上,我們放入了很多每種每類的件數,比如扣扣的,豆餵的,可操作的蔬菜水果,還有3-4個娃娃,餐具,小籃子,小袋子,力求讓孩子有條件自主選擇玩具材料。另外,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壹些孩子喜歡壹個人玩,很少和同齡人接觸。因為遊戲資料是孩子與老師和同伴交流的最好媒介,所以我們經常會更換壹些遊戲資料來豐富孩子的遊戲內容,增加孩子之間的交流。比如,我們為孩子們設立了“銀行”、“菜場”、“超市”,提供了手推車、生日蛋糕、小藥箱等。,於是買菜、過生日、看病的遊戲主題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而小班幼兒的遊戲具有重復性和模仿性,對這些有主題的遊戲樂此不疲。小班幼兒的自我意識已經萌芽,獨立意識增強,自尊心和同情心開始發展,同伴間友好交流、合作、輪流、分享、謙讓等良好社會行為的培養和內化,有助於他們成長為具有良好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的人。
第五,通過多層次的素材讓孩子成長。
“兒童的認知發展來自於他們與環境物質的不斷互動。不能讓孩子直接和材料對話,而要讓材料同時存在於孩子的視野中,讓孩子成為材料的真正主人,根據自己的需要去發展。”小班的孩子肌肉發育程度不同,要提供不同難度的活動材料。所以我們在材料的傳遞上也充分考慮材料的多功能性,做到壹物多用,讓孩子發明創造新的玩法,讓每種材料在不同的孩子手中發揮不同的作用。比如“餵娃娃”的功能,可以讓孩子感知大小、顏色、形狀。
總之,創設小班“娃娃之家”遊戲環境的素材是基礎,遊戲是素材的展示,兩者是不可分割的統壹整體。為了使兒童積極發展,教師必須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創設與兒童年齡相符的遊戲環境,保持兒童對遊戲的激情和興趣,豐富和深化遊戲的主題和內容。
拓展:幼兒園大班《玩偶之家》角色遊戲教案包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夠明確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職責,能夠守崗;
2.能使用禮貌語言,安靜玩耍;
3.初步培養孩子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保護自己。
活動內容:
玩具屋,醫院,理發店,菜場,銀行,公交車,超市。
活動流程:
第壹,導遊語言
孩子們,今天我們又要去玩洋娃娃的房子了。妳開心嗎?上次我們玩玩偶之家的遊戲時,李子恒的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他本來是娃娃家的爺爺,後來看到醫院醫生不夠用。那是因為醫院的孩子跑了,所以他去醫院幫助病人。
而且他看病的方法和別人不壹樣。他用氣功。今天我想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工作,下班了。還有,是不是玩遊戲的時候要安靜,讓在醫院看病休息的人好好休息;
二、兒童遊戲
老師指導:重點指導娃娃屋,扮演客人的角色和娃娃媽媽壹起收拾娃娃屋;
壹般引導所有服務場所使用禮貌用語;
教師觀察:
1,先觀察孩子會不會移動桌椅,再去拿玩具;
2.觀察孩子是否能自己解決壹些小問題;
3.觀察孩子是否能按照老師的要求站好崗,不在教室中間亂跑;
4.觀察孩子遊戲的聲音是否安靜;
第三,教師評價
1,讓個別小朋友介紹壹下自己今天的新發現;並給予肯定和鼓勵;
2.表揚今天在遊戲中能堅守崗位,使用禮貌語言的小朋友;
3.表揚全班同學能在遊戲中以低音量玩遊戲,並告訴孩子們看他們在下壹場遊戲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