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為什麽廣東人對壹條鹹魚情有獨鐘?

為什麽廣東人對壹條鹹魚情有獨鐘?

廣東人吃飯和錢並重,因為吃飯是壹種生活情趣。當半島君重溫《食之書》時,更加堅信了這壹點。

書中有壹個有趣的故事:美食家陳夢有壹天偶遇同事的妻子,她覺得菜太貴了,不知道如何用1.5元的夥食費(50年代月薪50元)養活壹家人。

美食家陳推薦了壹個鹹魚的二味食系:“買4毛錢的鹹魚(大概半斤成壹尾),2.5毛錢的豆腐,5毛錢的姜蔥,把鹹魚的頭和骨頭炒熟,加姜片做成“鹹魚頭豆腐湯”,把鹹魚肉剁成肉末和豆腐拌勻,和蔥花壹起蒸。”

看完這個食譜,我不禁垂涎三尺。好像不管生活怎麽變化,只要妳巧妙的用腦,鹹魚白菜都會很好吃。沒有鹹魚的茄子就像沒有姜的白切雞壹樣失去了顏色。

作為壹個90後,我對鹹魚的美味並不熟悉,但我還記得小時候的幾次,冬天在街上吃的鹹魚煲仔飯。麻辣鹹鹹的味道在舌尖反彈,想起來還咂咂嘴。

現在大家都在說鹹魚變色,但是半島君覺得這麽好吃的食材(尤其是長輩喜歡的)8月18日還是可以吃的。

接下來希望大家先放下對它的先入之見,從研究食材的角度來看看如何品嘗壹條漂亮的鹹魚。

舊社會真的有“鹹魚產業”,鹹魚也有完整的產業鏈。有專門做鹹魚的店,有鹹魚攤,鹹魚平攤在桌上。路過的人會聞壹聞,捏幾下,判斷鹹魚是不是“新的”。

鹹魚也會在市場上拍賣,少則幾盎司,多則幾公斤,甚至十幾公斤,規模之大,不亞於今天築地市場的金槍魚拍賣。

大家都把鹹魚當主菜,壹條壹條買回家。從頭部到腹部和身體,根據質地和鹹味的不同,有不同的烹飪方法。

鹹魚的魚頭沒有肉,但是有很多骨頭,所以用水煮成濃汁,濾掉骨渣,加入大量的姜和豬肉壹起燉,這樣豬肉就有了非常濃郁的鹹味(個人認為這種做法和魚露調味壹模壹樣)。

瘦肉瘦骨的鹹魚肚,泡水2小時去除死鹽,反復晾幹,熱油油炸,做出了讓人咂手指的酥脆油炸食品,送上了壹流的美酒!

至於厚厚的鹹魚肉,冬天的時候,壹鍋香辣煲仔飯配上肥美的魚肚,夏天義可以裝點各種菜肴,比如鹹魚雞炒飯,以引起吃的興趣。

這些別出心裁的鹹魚吃法,都是從上世紀50年代讀《食經》的菜譜學來的。舊社會物資匱乏,人們珍惜糧食的每壹分錢,也是盡力而為。我覺得今天的蘿蔔牛雜,碗翅,豬油渣都是這樣的。

林子祥在《分分鐘需要妳》中演唱了《鹹魚白菜味道真好》,表達了盡管貧窮,但妳可以在廉價美味的鹹魚白菜中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和滿足。

由於制作方法不同,鹹魚分為兩類,壹類是黴變的,壹類是真肉。主要區別在於魚是否經過了發酵階段,從而表現出不同的味道和口感。

說到發黴的鹹魚,最經典的壹定是Yo Ma。

將捕獲的魚放置壹兩天,然後腌制七八天。發酵過程是在常溫下進行的,所以肉比較松散,曬幹後會有壹種特別濃郁的香味。

真正的鹹魚是沒有發酵階段的。當魚離開水時,它會立即被冷藏或冷凍。上岸後,兩三天就鹽漬曬幹了。肉質緊實,味道清香。

陽光總能給食物註入金色的靈魂,“曬”與烘焙、陰幹有著天壤之別。

曬幹的鹹魚色澤金黃,幹而不柴,氣味清新,有太陽的熱量在裏面。

精致的制作人把魚放在疏水筏上晾幹,定時翻面,讓鹹魚幹的徹底均勻,和隨意放在地上晾幹的鹹魚不壹樣。

兩種方法做出來的鹹魚風味差別很大,吃法也不壹樣:黴味鹹魚是特有的,適合賦予菜肴特殊的風味。老店必須蒸有黴味的肉餅,煮煲仔飯,因為每隔十個街區就聞到那種味道;

但真肉鹹魚鹹鮮,適合蒸、煮、炒。用筷子打開的時候,魚還是壹塊。

廣東人在家吃飯壹定要吃蒸肉餡餅,但是奶奶不知道她做飯的時候會選擇蒸肉餡餅,因為這個好吃的菜可以把不愛吃米飯的孩子變成沒用的,鏟飯的~

做鹹魚蒸肉餡餅,有兩種方法,豬肉選肥瘦梅頭,用刀切開後剁碎,再拌鹹魚:

a豬肉和鹹魚按65,438+00: 65,438+0的比例混合,將鹹魚剁碎成肉末,用馬蹄粒和蘑菇粒撈成肉末。馬蹄等配料的作用是中和鹹味,讓整個肉餅口感更平衡~ ~

另壹種是將鹹魚切塊,鋪在肉餅上,撒上大量姜絲壹起蒸。鹹魚的濃烈香味通過熱量滲透到肉餅裏,互相借味。

肉餅雖然軟鹹,但別忘了肉餅汁,也是精華!趁著米飯還在冒熱氣,好好撈壹把。哇,那味道比山珍海味還好吃!

其實鹹魚自己也可以是主角。切成塊後,在盤子裏放很多姜絲,加入生油和壹勺白糖,放在鍋裏蒸至變軟。吃了鹹魚,感覺很甜,但是不鹹,很刺激。這時候的姜絲也失去了辣味,蘸上醬就成了壹頓美餐。

據悉,廣東壹些富裕家庭,吃過鮑魚翅後,最感興趣的是煎鹹魚送米粥。

他們註重鹹魚。他們選十幾斤麻友切塊炒熟,去掉中間的脊骨,把肉吐出來,鹹香可口,壹碗接壹碗地喝粥。

或者蒸壹大條鹹草魚再炸至魚鱗酥脆,魚肉松散,淡淡的黴味隨著魚肉在口中融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粵港的鹹魚業逐漸衰落,鹹魚店越來越零星,“鹹魚吧”的生意也從鹹魚變成了海鮮。街上沒有鹹魚的味道,只留下壹個街名,紀念過去鹹魚的痕跡。

現在的食物越來越豐富,人們不吃新鮮的東西。鹹魚的特性不再被重視。即使壹些美食家依然對鹹魚情有獨鐘,但依然無法阻止鹹魚行業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下逐漸沒落的命運。

今天,只有偶爾懷念的時候,我們才從壹鍋鹹魚茄子,壹盤鹹魚雞炒飯,嘗到了當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