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日本的著名寺廟(附圖)

日本的著名寺廟(附圖)

安樂寺(Anrakuji)

建於1681年,是法然念佛的道場。

後鳥羽上皇的妃子松蟲和鈴蟲被法然的弟子住蓮和安樂的傳教感化而私自出家,上皇聞後大怒,將兩位僧人定罪,法然也受誅連遭到?流放。

為吊慰兩位僧人的亡靈於1681年創建了該寺。

寺中陳列著住蓮和安樂,松蟲和鈴蟲的木像和石塔,使他們的悲劇故事得以流傳。

春秋兩季特別開放。

7月25日舉辦的以驅除中風病為目的的南瓜供養活動頗享盛名。

化野念佛寺(Adashinonenbutuji)

化野當地以往采行風葬,荒野四處散亂無名屍,1100年前空海(宏法大師)見此於心不忍,遂建如來寺加以供養,即為其起源。

其後法然大師以此作為修行道場改為現名念佛寺,成為凈土教派之佛寺。

正殿是由寂道上人於1712年重建。

寺院內的8,000座石佛和石塔群即是埋葬在化野壹帶的墓群,毎年8月23?24日千燈祭在寺內點上長明燈供養,幽玄千燈令人感到人世之無常。

(參加千燈祭祀活動須預約,毎年自6月15日起以明信片報名,按先後順序額滿為止。

)建於平安時代。

西明寺(Saimyouji)

天長年間(824?834)由空海的弟子智泉開創。

又稱平等心王院。

現在的寺院於1700年因桂昌院的歸依而重建。

主佛釋加如來像(重要文化財產)高51公分,據說是高山寺明惠上人的造顯。

佛像體內印有1047年的墨書銘。

側面安放的千手觀音像(重要文化財產)是壹座立像,雕刻於平安時代,精細的面部雕琢,栩栩如生。

屬於真言宗派。

亦為賞楓名勝地。

醍醐寺(Daigoji)

真言宗醍醐派的總院。

始於貞觀年間(859-77)聖寶在山上結庵,建立和安放準胝、如意輪兩觀音像(上醍醐)。

926年,開發下醍醐,建立金堂、五重塔等。

由於應仁、文明之亂的戰火,除了五重塔外,堂塔伽藍全被焚毀。

1598年,借豐臣秀吉賞花之際重建。

這裏是本門派修煉的道場基地。

創建時的五重塔、桃山時代移建的金堂,以及上醍醐的藥師堂均為國寶。

繪畫方面,收藏有絹本著色五大尊像(國寶)等許多文物。

2月23日的“五大力士”,4月第2個星期日的豐太閣賞花佇列很有名。

1997年,根據《世界遺產條約》,作為“古都京都的文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創建於平安時代。

大報恩寺(Daihouonji)

由藤原秀衡之孫義空上人創建,是真言宗智山派名寺。

本堂仍維持著1277年創建時的原貌,是京都最大的古建築,被列為國寶。

除了本尊釋迦如來的坐像(重要文化財)外,靈寶殿還常年展覽以快慶的作品--十大弟子像為代表的,六觀音像等諸多文化遺產(須收費)。

毎逢2月的“龜節”以及12月7、8日的“燒蘿蔔活動”,寺內香客攘攘,競相祈_龜神的祝福及百病消除。

該寺始建於1227年12月26日,即本殿堂上梁日。

禪林寺(Zenrinji)

建於平安初期,正式名稱應為禪林寺。

是凈土宗西山禪林寺派的總院。

853年空海徒弟真紹繼承了藤原關雄的山莊後,將佛像安放其中,並開始將之作為真言宗的道場。

1077-1081年第7代永觀出家。

把該寺改為凈土宗的念佛道場。

寺中有側臉阿彌陀如來象,並以該‘回頭觀望的阿彌陀’而聞名。

寺內收藏著國寶級的絹本畫冊阿彌陀圖(鐮倉時期)等諸多寶物。

毎年自11月1日至30日舉辦寺內寶物展覽活動。

為觀賞紅葉的名勝地。

行願寺(Gyouganji)

正確的稱呼應是“行願寺”。

屬於天臺宗派。

西國三十三所第19處靈地。

身為俗人時曾射殺鹿的行圓起了佛心,於1004年創建,並雕刻和安放了千手觀音像。

由於身著皮衣,因此被稱為“皮聖”,寺院也被稱為“革堂”。

創建當初於現在的上京區,在多次移建遭焚毀後,遷於現址。

法然院(Hounenin)

建於1681年5月。

原為法然和其弟子住蓮,安樂壹起勤修佛法,積攢功業之地。

1680年,知恩院第38代門主萬無上人使其復興。

屬於凈土宗派單立寺院。

方丈的屏風彩繪(重要文化財)出自狩野光信親筆。

院內有池泉和白砂,泉內善氣水湧動。

墓地裏有谷崎潤壹郎,河上肇等名人達士的墓碑。

(平時不對外公開。

春秋特憋公開)

寂光寺(圍棋本因坊寺)

建於1578年11月,屬顯本法華宗派,由日淵在出水室町創建。

日淵的第2代子孫日海是圍棋高手,曾擔任過信長、秀吉及家康的圍棋指導。

死後,其弟子繼承了該寺別院之名--本因坊,本因坊壹族從此在江戸誕生。

寺內有本因坊前5代繼承人的墓碑。

觀音寺(Kannonji)

平安時代,嵯峨天皇下詔,弘法大師創建。

主佛是十壹面觀世音菩薩。

作為西國三十三所第十五處靈地,以避邪開運而聞名,尤其是作為治頭痛、長智慧、免癡呆等受到廣泛信仰。

寺院內的山上四季披綠,非常美麗。

春天的梅花、櫻花,秋天的紅葉,讓來訪的遊客心曠神怡。

創建於825年(平安時代)。

鹿宛寺(金閣寺(通稱))

建於1937年,屬臨濟宗相國寺派,是1397年足利義滿經營的山莊改建而成。

金閣是元寶形三層建築,1950年焚毀於大火中,1955年予以重建。

屬池泉迂回式庭院。

茶室夕佳亭以荻草交錯的籬笆架和纏繞著南天的床柱聞名與邇。

1994年作為“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產,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清水寺(Kiyomizudera)

「清水寺」建於音羽山上,為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的總院,相傳延鎮上人於778年在此開山後,由大將軍坡上田村麻呂於798年興建。

在羽音山山腰建有近30座寺院和佛塔,現存的主要建築物為德川家光於1633年所重建。

被列為國寶的本堂正殿以「清水舞臺」而聞名,屋頂采用四坡式結構,以檜木皮重層鋪建而成,其宮殿造型優美,令人觀嘆,殿內供奉著十壹面千手觀音像。

本堂的下方有著名的「音羽瀑布」,與祈求分娩順利的「子安塔」,後者被列為重要文化遺產。

此外,境內的重要文物建築鱗次櫛比,包括仁王門,鐘樓,西門,三重塔,釋迦堂,阿彌陀堂等。

1994年12月,清水寺作為「古都京都的文化財產」,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金地院(Konchiin)

建於1626年,是南禪寺別院。

應永年間(1394-1428),由足利義持創建於北山,後又於1605年經崇傳移建至現址。

方丈是重要文化財,狩野派的屏風繪畫也十分有名。

茶室八窗席(重要文化財)和鶴龜庭(特別名勝)、枯山水庭園均為小掘遠州名作(茶室參觀須以來回明信片申請)。

東照宮(重要文化財)創建於1628年,是本殿、石間、拜殿連在壹起的權現式建築,供奉有_川家康的發冢以及念經佛像。

拜殿天井的龍鳴圖出自狩野探幽之筆,36歌仙則為土佐光起之作。

此外,八窗席茶室的屏風繪畫“猿猴捉月圖”和“老松”十分有名。

高臺寺(Koudaiji)

1606年,豐臣秀吉的正室北政所為了祈禱秀吉的冥福而創建本寺。

屬於臨濟宗建仁寺派。

移建了伏見城樓的壹部分,極為宏偉壯觀,但卻不幸遭遇火災,現在只保存了正門、開山堂、靈屋和茶室傘亭?時雨亭(均為重要文化財產)。

靈屋內部安放秀吉和北政所坐像的須彌壇等處繪制的泥金畫圖案作為“高臺寺泥金畫”非常有名。

茶室傘亭的頂棚用圓木和竹子編成,表現出油紙傘的形狀,非常罕見,與時雨亭壹樣,是桃山時代茶室建築的代表作。

池泉回遊式庭園屬於史古跡、名勝。

金戒光明寺(Konkaikoumyouji)

1175年從比睿山下山的法然上人首次建立的念佛道場。

為凈土宗四總院之壹。

數度遭遇火災,於災後重建。

阿彌陀堂是1605年由豐臣秀賴重建。

而文珠塔的主佛像文殊菩薩像相傳是名佛像雕刻家運慶的作品,為日本三文殊像之壹。

收藏有絹本墨彩山越阿彌陀佛圖(重要文化財產)。

曼殊院(Manshuin)

建於1656年,是天臺宗的皇家寺院,屬五座皇家寺院之壹。

原建於比睿山的壹堂,良尚法親王時期,被遷移到現址。

明治初期前還兼管北野天滿宮。

院內的大書院、小書院、八窗軒茶室,庫裏都是重要文化財。

采枯山水式的庭院構建方式。

國寶級的不動明王(黃不動)是三大不動王之壹。

內部的屏風彩繪主要出自狩野探幽之筆,其他尚有出自狩野永德之筆的竹虎圖(重要文化財)等。

妙圓寺(Myouenji)

建於佌1616年3月15日。

位於以妙法送火聞名的松崎山“法”字山下。

日英上人創寺之際,還在另外壹棟殿堂裏供奉了法華經的守護神“大黑”。

人們從全國各地湧來,參拜“松崎的大黑”,屬日蓮宗。

1969年幸免於當時的大火,因此也被稱為“火中顯靈的大黑天”。

毎60天舉行壹次甲子日活動。

能祈禱心想事成,也能請到保佑長壽幸福的硬幣,護身符和護身牌,是京都七福神之壹。

勸修寺

言宗山階派的總寺院。

醍醐天皇下詔建造的寺院,為天皇的生母藤原胤子祈禱冥福而建。

由承俊律師創建。

1470年(文明2年)被戰火焚毀,在德川氏和皇室的援助下得以復興。

世代法親王均入寺修行,作為由皇族貴族出家當住持的寺院壹直擁有很高的地位。

宸殿、書院(重點文物)是將明正天皇原來的禦殿移建而來。

國寶釋加如來說法圖(現為奈良國立博物館收藏)刺繡也稱作勸修寺刺繡帳幕,是本寺傳寺之寶。

庭院采用以冰窖的水池為中心的池泉回遊式形式建成。

書院前庭有據說是水戸光圀捐贈的石燈籠,作為勸修寺式燈籠而出名。

建立於900年(平安時代)左右。

辨財天長建寺(島弁天)

建於1600年間,屬真言宗醍醐派。

1699年伏見奉行建部的工匠頭政宇在開拓中書島時,從深草大龜谷的即成就院中分離出其別院多聞院,而創建本寺。

其裸體弁財天像,甚為珍貴。

7月有(第4個星期日)弁天祭。

京都主佛供奉弁才天僅有此寺。

為櫻花名勝地,四季百花爭妍鬥艷。

禦守及神簽聞名。

教王護國寺(東寺)

教王護國寺是平安京建都之際,作為鎮護國家而建立的官廟之壹。

在弘仁14年(823年)空海大師下賜為“真言密教”的道場,成為了真正的壹家寺院。

南北方有南大門,金堂,講堂,食堂,和北大門。

東南方有五重塔,西南方有灌頂院。

體現了佛教建築物的特色。

金堂(本堂)是慶長8年(1603年)再建的。

這座建築代表著代表桃山時代的豪壯雄大。

五重塔雖然在寬永21年(1644年)再次修建的,但這座新建的建築物上融化著工匠的心血。

五重塔是現存各塔中最高的壹座塔,是京都的象征。

除此之外,作為弘法大師的住宿而蓋造的大師堂是,康歷元年(1379年)被火燒卻之後重新修建的。

明德元年(1390年)又增加修建了朝拜大師像的禮堂和走廊,體現了古代日本臥室的優美。

清水寺

清水寺的由來是寶龜9年(778年),從僧延鎮在音羽的瀑布上參拜觀音而開始的。

到了延歷17年(798年),阪上田村麻呂改建為佛殿,從此成為恒武天皇的敕願寺。

現在的清水寺東西方有西門,三重塔,經堂,開山堂,轟門,朝倉堂,本堂,阿彌陀堂。

周圍的建築有仁王門,馬駐,鐘樓,北總門,(Ia嬪忍茫?輪?海?影蔡茫?蚴靨煤駝蚴厴緄牡刂魃襠縞竦睢U廡┙ㄖ?鐧拇蟛糠炙淙輝?(B17世紀初修建的。

但是這樣的景觀是早在13世紀已經形成。

寺廟中心的本堂是寬永10年(1633年)修建的建築物,名為清水的舞臺。

展現出它雄大壯麗的姿態。

除了這些建築物之外,境界內的東邊設有引用江戶時代初期的技法來修建完成的成就院庭院。

延歷寺

延歷寺的歷史是從最澄(在日本傳播天臺宗的高僧)為了鎮護平安京的鬼門而建立比督山寺開始的。

後來法然,榮西,親鸞,道元,日蓮等日本佛教的高僧在此修行而聞名天下。

10世紀後期以東塔,西塔,橫川等三個地方為中心,修建了堂舍。

之後,這座名寺經過了無數次的火災。

特別是元龜2年(1571年)寺廟的壹大半被戰爭的烽火燒去了壹大半。

作為總本堂的根本中堂是寬永17年(1640年)再建的。

它擁有正面11間,側面6間的龐大規模。

它的構造是正面的外部和最中心部為木頭板,背面的4間內間為石板,設有3座宮殿。

除此之外,延歷寺還保存著17世紀的堂舍,體現了當時的佛教思想和佛教建築的特色。

高僧輩出的日本佛教母山

設立年代:8世紀末,17世紀再興。

醍醐寺

醍醐寺的寺院分別建設在山上和西麓的平地。

山上寺院是貞觀16年(874年),平地寺院是延喜4年(904年)蓋建的。

山上的寺院藥師堂是保安5年(951年)再建的建築物。

它體現著平安時代初期的佛堂獨特的規模和樣式。

鎮守社清龍宮拜殿是永亨6年1434年再建的建築物。

它的形狀如同日本古代的民間房子。

平地寺院上建立的五重塔(天歷5年·951年創建)是京都現存的最古老的佛塔。

佛塔的最上面畫有曼陀羅,體現了密教寺院的特色。

金堂是慶長5年(1600年)從紀州滿願寺移築的金堂,殘留著平安時代末期的風格。

三寶院的表書院是在慶長3年(1598年)在豐臣秀吉的建議下修建的。

寺院是臥室型構造。

三寶院的庭院也是在豐臣秀吉的建議下蓋造的庭院之壹。

裏面有噴泉和假山,是壹座非常豪華的庭院。

京都最古老的建築物,從五重塔到桃山時代的庭院

設立年代:9世紀末

仁和寺

仁和寺是仁和4年888年宇多天皇下令蓋造了勅願寺開始的。

當時很多皇子,皇孫都在這裏辦公過,因此仁和寺成了門跡寺院的領頭羊,他名為禦室禦所。

糱r>雖然應仁之亂的火花燒卻了整座寺院,但是寬永18年至正保3年的短短的5年,把原在皇宮的紫宸殿和常禦殿移築到仁和寺,又用清涼殿的木材蓋造了禦影堂。

並且,又加建了二王門,中門,五重塔等建築。

經過這壹系列的修建,仁和寺再次展現出了它的莊嚴。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寺院就是這時候修建的。

金堂是正面7間,側面5間,帶有龐大規模的建築物,屋頂是從絲柏樹葺改為本瓦葺。

體現了桃山時代皇宮建築的風格。

有著平安王朝文化醇香的皇室皇宮

設立年代:9世紀末,17世紀中期再興

平等院

平等院原本是藤原道長的別墅。

到永承7年1052年被他的兒子西白賴通該修為寺院的。

第二年天喜元年修建了安置了阿彌陀如來的阿彌陀堂現在的鳳凰堂。

12世紀初又蓋造了法華堂,五大堂等諸寺院。

但是建武3年1336年壹場戰火燒卻了寺院的壹大半,現在只留下鳳凰堂和鐮倉時代再建的觀音堂和鍾樓。

鳳凰堂是以中堂為中心,左右有翼廊。

展現了輕快而優美的姿勢。

它的背面有尾廊。

中堂的屋頂的兩端裝飾著鳳凰,內部是耀眼的二層寶蓋,裝飾了寶相華文和螺鈿。

並且還裝飾了雲中供養菩薩,墻壁畫等。

鳳凰堂的前面是庭院,它表現的是西方的極樂世界。

融化了大自然景觀的這座庭院被稱作為凈土庭院,是後來以阿彌陀堂為中心創建的各寺院庭院的起源。

體現了極樂凈土的建築和庭院

設立年代:11世紀中期1052

高山寺

高山寺是寶龜5年(774年)開創的,到了13世紀初得以明惠上人的修建之後改名為高山寺的。

修建的時候高山寺擁有金堂,阿彌陀堂,十三重塔,東 *** 經閣等建築物。

但隨著中世的戰亂而荒廢,進入到江戶時代寬永11年(1634年)再次得到修建的。

石水院是明惠上人時***始流傳下來的唯壹的遺跡。

它是建立在13世紀前半期的建築。

從看得出鐮倉時代的特色。

石水院是與自然相融合的優美的建築,給人壹種安心的感覺,是代表日本文化的庭院。

除此之外,寺院的中心還設有寶篋印塔和如法經塔。

與自然相融合的優美的建築

設立年代:13世紀初(1206年)

西芳寺(苔寺)

西芳寺是天平年間(729~749年)被僧行基所創建的。

之後的歷應2年(1339年)得以夢窗疏石的修建改名為禪宗寺。

修建之初是以建立在平地上的兩層樓閣的琉璃殿為首,修建了庭院和池庭。

西芳寺的山腹是山水庭院和坐禪堂指洞庵,山頂是縮遠亭。

山頂的縮遠亭可以眺望到遠處的風景。

文明元年(1469年),戰爭的戰火燒卻了這座古老的寺院。

夢窗疏石修建的庭院被壹層厚厚的苔得到保持。

荒廢後的庭院被評價為名園。

現在殘留下來的湘南亭(茶亭)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所修建的。

這座寺院是建築物和庭院成為壹體化的。

用精確的手法去鋪在地上的石組和眺望臺等融入了在前代無法看到的形式,給後世的庭院帶來巨大的影響,成為日本庭院史上的壹個奇跡。

給後世的庭院建築帶來巨大影響的名園

設立年代:14世紀中期(1339年)

天龍寺

天龍寺是以風山為背景在建長7年(1255年)蓋造的離宮為基礎,歷應2年(1339年)被改成為禪寺。

當初的禪宗寺院是三門,佛殿,法堂,方丈成為直線型的典型的寺院。

方丈的後面是利用高坡來作出山形的庭院。

天龍寺修建之後雖然在戰火中失去了主要的寺院。

但是庭院至今好保存的完整無缺。

庭院的池子雖然修改了好多次,但依稀保存著當時的風景。

龍門瀑布,石橋,巖島等石群體現出大膽而又細膩的池庭布置,給室町時代之後發展起來的山水庭院和和石組布置帶來巨大的影響。

禪宗大寺院的鑒賞本位的庭院

設立年代:14世紀中期(1339年

鹿苑寺(金閣寺)

鹿苑寺是足利義滿在應永4年(1397年)接過鐮倉時代建立的貴族的別墅之後,竭盡全力去修建成為別府北山殿的。

義滿死後的應永29年(1422年),夢窗疏石作為開山祖師修建成了禪寺。

之後金閣寺在有壹段時期走向荒廢,但是到了江戶時代金閣寺和庭院又恢復了往日的輝煌。

庭院以衣笠山為背景,在水池裏安設了各種各樣的名石。

並面對水池建立了舍利子殿金閣,在山上設置了眺望臺。

金閣的屋頂的第壹層是木屑葺,第二,三層是金箔,是代表北山文化的華麗的建築物。

體現出義滿當時的權威和對王朝的憧憬。

雖然金閣寺在昭和25年(1950年)被壹場大火給燒卻,但昭和30年(1955年)得到了復原和再建。

權力者對王朝文化的憧憬,金閣

設立年代:14世紀末(1397年

叢徽寺(銀閣寺)

叢徽寺是把足利義政在文明14年(1482年)在東山山角上營造的東山別墅改成禪寺的。

東山殿是模仿西芳寺而建立的。

寺院以水池為中心設有觀音堂銀閣,持佛堂東求堂等建築物。

廣受當時讀書人的愛戴。

雖然荒廢過壹段時間,但是17世紀的中期開始又恢復到了昔日的風光。

銀閣是長享3年(1489年)建設的二層樓閣,下層是東洋式書院,上層是禪宗的佛堂。

東求堂是祭祀守護神的持佛堂和書房並兼的建築物。

是文明17年(1485年)修建的。

位居在東側的面積為4帖半的同仁書房設有最古老的付書院和遠架子。

叢徽寺的庭院雖然在戰國時代荒廢過壹段時間,但是到了元和元年(1615年)復興時得到了修建。

以水池為中心的名石,樹木和石組上凝聚著工匠的心血。

東山文化的象征,淡泊而玄奧的美

設立年代:19世紀後期(1482年)

龍安寺

龍安寺是寶德2年(1450年)把貴族的別墅改修為禪寺的。

長享2年(1488年)本堂復興之後修建了諸堂。

之後的寬政9年(1797年)因為被壹場大火燒卻,現在的本堂是慶長11年(1606年)把西源院本堂移築過來的。

本堂南側的本堂庭院是15世紀中期修建的。

用土墻來圍住東,西,南面的石庭裏鋪上了白沙。

白沙的上面擺置了5群***15個石組。

這座庭院布置抽象化的表現出大自然,它的美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的。

白沙和石群組成的抽象造形,山水庭院的代表

設立年代:15世紀中期復興(1450年)

本願寺(西本願寺)

本願寺是宗祖親?聖人所創立的凈土真宗本願寺派的祖山,當初建立在京都東山,之後遷移到全國各地。

到了天正19年(1591年)被豐臣秀吉遷移到現在的本願寺。

寺院遷移到京都之後被修建,寬永10年(1633年)修建成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建築物。

元和4年(1618年)修建的書院被分為公開接見場所的對面所(鴻之間)和秘密接見場所的白書院,繼承了書院的豪壯。

位居在這間書院東側的是被稱作為虎溪之庭的山水庭院。

山水庭院的構造代表了瀑布,溪水和大海。

雖然它的構造是單純明快,但是帶有顏色的石頭和蘇鐵艷麗而又大方的體現出桃山時代的豪華。

面向滴翠園(水池)的飛雲閣是三層樓閣建築物,它的外觀奇特旨趣,體現出了工匠的卓越的才能

代表華麗而豪壯的桃山文化的精髓

設立年代16世紀後期再興(1591年)

燈火的寺院

真如堂的紅葉,還漂亮。

長(久)印象堂

長(久)印象堂的燈火,11月8日5點30分開始

在南禪寺天與草庵燈火開始了

平安神宮背後

真如堂

真如堂

清水寺

清水寺

醍醐寺

平安神宮

平安神宮

知恩院,桜花の季節

知恩院,桜花の季節

勝持寺

平等院--藤原文化の結集

天龍寺

仁和寺

仁和寺

金戒光明寺

毘沙門堂

毘沙門堂

長岡天満宮

教王護國寺

大谷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