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看了豆瓣和知乎的評論,果然幾乎是壹邊倒的批評。壹群原創作家盛贊這是對押井守的侮辱,這部電影壹文不值。
我承認垂直上確實很難達到動畫版的高度,但是過度情緒化的低分我接受不了。就影片質量而言,7分綽綽有余。
接下來,以《果殼裏的幽靈》真人版和押井守的《果殼裏的幽靈》為例,詳細分析動畫和真人改編的優缺點。
空間
相比95版動畫,真人版有壹個獨特的優勢,那就是空間的呈現。
在真實的電影中,通過深焦鏡頭和運動鏡頭更容易展現真實的空間,更不用說3D技術的應用了。
對於二維動畫來說,在平面畫紙上表現深度感是壹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押井守另辟蹊徑,通過環境的變化來呈現空間的真實與混沌。
哪個更好?那要看這個“形式”是否對“內容”的呈現有幫助,甚至像神壹樣。
真人版呈現的未來城確實有耳目壹新的感覺,漫畫的高度還原也值得稱道。
然而也僅此而已,真實與虛幻,自我認知的迷茫,無處不在的孤獨,說實話,都沒有呈現出來,空間只是空間。
看完不會有什麽印象深刻的圖。在這壹點上,《銀翼殺手》濫用了(唉,作品最怕比較)。
95版動畫,配樂木偶歌謠,有很多對環境的描述,既體現了類似真實電影的真實空間感。
最重要的是,透過大量的空鏡,人物仿佛在虛無中漫無目的地行走,城市混亂混雜的信息讓觀眾產生懷疑,壹切都是那麽真實而虛幻。
符號鏡像
真人版依然采用鏡像,但更像是壹種“拿來主義”,只取壹點點。
動畫版的95有很多鏡像,包括玻璃裏蘇西的影子,水面上倒映的飛機,甚至還有城市裏和蘇西壹模壹樣的女人。
這種象征似乎有點過了,就像《人鬼情未了2》中精心雕琢的線條,卻依然服務於主題,隱含著人類自我認知的矛盾。
符號-魚眼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真人版沒有魚眼鏡頭,這是動畫的優勢,也可以說藝術片優於好萊塢商業片。
95版中有大量主觀鏡頭,屬於極端廣角鏡頭,與人們眼中的現實世界場景大相徑庭,以詆毀觀眾熟悉的第壹人稱視角,強化主題。
符號凍結幀
定格應該是動畫的壹個特例。雖然目前在電影中經常使用,但多用於幽默的呈現。
但是,動畫就不壹樣了。而是通過定格,壓抑悲傷的感情在不斷膨脹,卻被保留在心裏。
最經典的是EVA Kaoru之死,這是壹個64秒的單幀靜止幀。看過的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麽。
95版包括之後的純真,鏡像、魚眼、定格等符號的運用服務於主題,而現實版則是講故事講膩了,膚淺了。
數字
角色呈現方面,我覺得真人版也差不了多少。很多人說,除了女主人,沒有其他人站出來。請不要拿電視版和電影比!
影片的長度決定了人物塑造只能針對主要人物。妳以為是電視劇,四五十集妳愛怎麽刻畫就怎麽刻畫。
還有,在《果殼2》裏看過《人鬼情未了》的人跑來說,巴特在真人版裏不夠豐滿,巴特是《進攻2》裏的主角。如果押井守不胖,他真的可以吃午餐。
在文字相同的情況下,動畫在人物塑造上有著獨特的優勢。
95版裏有很多蘇索睜大眼睛直視鏡頭的特寫,而且壹直沒有眨眼,其他角色也是,而且會持續很久。
“當我們看著鏡子裏自己的臉,凝視很久,會發現這張臉變得很陌生。”同樣的,當我們盯著壹個角色看的時候,會有壹種毛骨悚然的感覺,會忍不住問“她還是人類嗎?”“我們如何定義它?”
真人版選項用的是另外壹種方式,就是人體很容易被分解,妳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看到壹個人還是壹臺機器。
真人版中的壹個細節是,當角色的機械護目鏡被摘下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眉毛在抖動。還有什麽做不出來的?
文本
終於到了最關鍵的地方,也是真人版被罵的最慘的地方,也是我們重點關註的地方。
真人版的劇情和題材已經把它帶到了好萊塢主流商業片的水平,差點被95版掛了,誰也救不了。
真人版從九獅出現就進入了深淵,復仇模式開啟。
變成了尋求記憶、復仇、救贖的主流大片,個人英雄,本質上和超級英雄沒什麽區別。
還是講美國的普世價值和人文主義,從蘇西最終留下的選擇就可以看出來。
但是95版,包括《天真無邪》原著漫畫,立意要高得多,討論也更深入。
如果現實版的容量是湖,95版的容量是海,壹個還在迷戀人的個體,另壹個討論的是人類物種的回歸。
押井守從“人本主義”走向了“數據主義”,人類終將從智人走向智慧,就像紫蘇擺脫肉體進入網絡壹樣。
但動畫並沒有直觀地表達這種觀點,更像是人類在從人本主義向數據主義過渡中的困惑與掙紮。
尤瓦爾·胡拉裏在《未來簡史》中詳細討論了這個問題。人怎麽可能是人?人和動物有什麽區別?
達爾文的進化論摧毀了“靈魂”。如果靈魂是進化出來的,那麽它的“不可分割性”和“永恒性”就違背了進化的本質。
基於生物算法的數據主義破壞了人道主義。“人類已經從升級的大猩猩變成了放大的螞蟻。”
人類壹直認為自己是生物鏈的頂端,因為人類有靈魂,有頭腦,有自由意誌。
但在生物算法看來,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靈魂和心靈的存在,所謂的自由意誌不過是生物電流對神經元的刺激。
那麽,人和動物有什麽區別呢?只是算法而已,不過是低級和高級的區分。換句話說,我們連自己有沒有自己的意誌都不知道,那我們怎麽分辨狗有沒有呢?
記憶被篡改的司機混混和狗有什麽區別?
相反,在《粉碎者機動隊2:無辜》中,狗比被改造的人更有生命力。
導演通過傀儡師的口發出自己的疑問或警告。
唉,腦子快要爆炸了。這個系列包含的東西遠不止“娛樂產品”。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清楚的。說實話,妳看懂了就不是真的。這更像是壹個等待我們繼續挖掘的寶庫。
最後,現實版找媽媽的故事,有人吐槽這是“小蝌蚪”找媽媽。
不過既然結局是素兒留下的,這個情節就有必要了。“母嬰連接”是人類和哺乳動物的元素。
如何證明“我”是人,不是機器?目前最簡單的方法不就是追根溯源嗎?
感覺又開了壹個大洞。
壹篇文章不足以解釋這個系列,要寫文章來講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