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廣州古港是中國對外貿易的口岸。唐宋時期,“廣州通海壹島”是壹條遠洋航線。清代,廣州成為中國的對外貿易口岸和通商口岸。自1978以來,廣州港已發展成為中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和華南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
根據2017綜合信息,廣州港由海港和內河港組成。廣州港包括內港、黃埔港、新沙港、南沙港四大港口,珠江口錨地。廣州內河港口由番禺港、五河港和新塘港組成。2017年,廣州港(含廣州港和內河港)貨物吞吐量5.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037萬標箱。截至2018年8月,廣州港已通達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
基本介紹中文名:mbth,廣州港:港口代碼:44021500(JT/t24-2015);Cngzg (GB/T 7407-2015)所在地:中國廣東省廣州市主要產品:石油、煤炭、糧食、化肥、鋼材、礦石、集裝箱等水域面積:20000平方米(太古倉老碼頭,2011年)貨物吞吐量:5.9億噸(2017)經營機構: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歷史沿革、區位環境、區位、氣候條件唐宋時期,“廣州通海壹島”是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清代,廣州成為中國唯壹的對外貿易口岸和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自1978以來,廣州港已發展成為中國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和華南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2014,廣州港南沙港糧通用碼頭作為廣州港南沙港的新碼頭對外開放。2015,廣州港深水航道拓寬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批準。2016至1,南沙開通香港、越南、日本等國際郵輪航線。5438年6月+10月,耙吸式挖泥船“楊君1”竣工交接儀式在廣州港舉行。165438+10月“雲頂夢”開通南沙母港航線,開通至菲律賓、越南的國際航線。2065 438+2007 65438+10月23日,“維多利亞號”在廣州港南沙港區起航。地理位置環境地理位置背景廣州港位於珠江口,珠江三角洲中心,東經113° 36′,北緯23° 06′。它靠近南海,毗鄰港澳,是東江、西江和北江的匯合處。通過珠江三角洲的水網,廣州港與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相連。通過西江與中國西南相連,通過伶仃洋出海通道與中國沿海及世界其他港口相連。2005年,廣州港岸線423.5公裏,總倉儲面積654.38+0.2萬平方米。2011年,廣州港內港區太古倉老碼頭陸域面積5萬多平方米,水域面積7萬多平方米。根據2017綜合信息,廣州港由海港和內河港組成。廣州港包括內港、黃埔港、新沙港、南沙港四大港口,珠江口錨地。廣州內河港口由番禺港、五河港和新塘港組成。新沙港區緊鄰南海,位於獅子洋畔,東關境內,緊鄰廣州,西臨蓮花山,與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保稅區壹水之隔。黃埔港位於南海珠江口,廣州市東南部,距市中心15公裏,距香港88海裏。廣州港南沙港區氣候條件廣州港屬亞熱帶氣候,位於北回歸線南緣,年平均氣溫265,438±0.8℃;溫暖多雨,年平均降雨量約1720 mm,終年不下雪;由於海洋性氣候的調整,每年10月至2月吹北風,其余月份吹東南風和南風。夏季偶爾有臺風,但到達廣州港的風力壹般在6-8級左右。年平均霧日為5天;年平均濕度為79%。水文特征珠江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260億立方米,從八門入海。廣州港航道東面有四個入口。潮汐:廣州港水域屬於不規則半日潮混合潮,具有明顯的全日潮不等性。虎門內很難產生大風浪。遠海的波浪傳入虎門後,風浪小了。伶仃洋西北的南沙作業區水域開闊,海浪不大,不需要考慮防護建築。珠江流域風景優美,植被良好,含沙量低。年均每立方米含沙量0.24千克,年均輸沙量8872萬噸,其中80%通過八個港口入海,年均通過虎門輸沙658萬噸,占總量的7.4%。地質地貌廣州港位於珠江三角洲的沖積平原。河床覆蓋第四系沖積層,其次為淤泥土、砂土、粘土和亞粘土,下伏第三系砂巖和頁巖風化巖。風化巖、頁巖和薄互層風化巖分別出現在-31m和-11m之間。廣州港所在地區屬於地震烈度6度區。硬件設施通道廣州港出海通道是廣州港的主要通道,從黃埔港至珠江口外矮洲島南側自然水深區,途經珠海、深圳、中山、東莞等市,全長約160公裏,包括口門航道、達濠水道交通分隔帶、達濠水道、榕樹頭水道、丁玲水道、川碧水道、胡大水道。廣州港其他航道總裏程約167km,包括西河航道、東河航道、南河航道、李嬌航道、東羅圩航道、周曉航道、官洲航道、新洲航道、侖頭航道、元崗沙航道、三支響水航道、分水頭航道、海心港航道、新建航道、鐵莊航道、富連港航道。廣州轄區內河流縱橫交錯,幹支流相連,江海直達。轄區內共有航道287條(不含廣州港區航道),總裏程1154 km。主要水道有白坭水道、沙灣水道、石橋水道、角門水道。珠江口至南沙港區航道通航水深-17m,通航寬度243m,可滿足65438+百萬噸級集裝箱船舶單向通航、12百萬噸級散貨船單向通航和進出南沙港區5萬噸級船舶雙向通航的要求。南沙港區至黃埔港區新港作業區航道通航水深為-13m,通航寬度為160m,可滿足5萬噸級船舶乘潮通航。廣州港出海航道50公裏外段(23#向南浮動)可滿足654.38+萬噸級集裝箱船與654.38+05萬噸級集裝箱船之間的雙向通航(甩負荷)。泊位截至2017年底,廣州港擁有各類生產用泊位807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6個。它有23個浮標和88個錨地,最大系泊能力為30萬噸。截至2005年底,廣州港共有裝卸機械1161臺(最大起重量250噸)。經營:主營業務廣州港主要從事石油、煤炭、糧食、化肥、鋼材、礦石、集裝箱等貨物的裝卸(包括碼頭和錨地駁船)、倉儲和保稅貨物業務,以及國內外貨運代理和船務代理;代理過境和客運;中國境內外船舶進出港口的引航、水路客貨運輸、物流服務。廣州港的業務是:對外貿易和轉口貿易;自營和代理除國營和國家批準的公司經營的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業務;船舶填充和船舶供應;港口勞務和通信服務;港口機械制造、加工和修理;航運、汽車修理等業務。截至2016年底,廣州港已開通集裝箱航線166條,其中外貿航線79條,內貿航線87條。截至2017年底,廣州港已開通集裝箱班輪航線197條,其中外貿航線91條,內貿航線106條。其中,南沙港區已開通117條集裝箱班輪航線,其中外貿航線85條,內貿航線32條。航線覆蓋歐洲、美洲、非洲、澳洲、亞洲等世界主要港口,馬士基、達飛、地中海等世界知名班輪公司均在廣州港開展業務。2017年末廣州至香港高速客船航線、廣州珠江遊、水上公共交通航線,其中水上公共交通航線14條。2018年8月,廣州港已通達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客貨運量2016年,廣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44億噸,位居世界第六。其中集裝箱吞吐量18857700 TEU,居世界第七位。2017年,廣州水路貨運量3.7億噸,貨物周轉量20287億噸公裏。廣州港(含廣州港和內河港)貨物吞吐量5.9億噸,全國第四,世界第五;集裝箱吞吐量2037萬標箱,中國第四,世界第七。客運2065438+2006年,廣州港完成旅客吞吐量87.34萬人次。全年建成郵輪泊位104個,郵輪旅客總吞吐量32.6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三。2017年,廣州完成水上客運52.7萬人次(不含珠江遊和水上公交),旅客周轉量51.67萬人公裏。2017年珠江旅遊人數329.8萬人,水上公共交通客運量1595萬人。截至2016年底,廣州港已開通水上駁船支線150余條,覆蓋珠三角、廣西、海南等地。有京珠高速(東線)、虎門大橋、東新高速、南部高速等高速公路連接廣州港。廣州港有28個內河港口(辦事處),開通了廣州港至源潭、河源、昆明、湖南、合肥等地區的貨運班列,以及廣州港-營口港-歐洲海鐵貨運通道和廣州-俄羅斯-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對外交往的文化特征截至2018年8月,廣州港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有海上貿易往來。先後與美國巴爾的摩、洛杉磯、加拿大溫哥華、澳大利亞悉尼、意大利那不勒斯、南非德班、新西蘭奧克蘭、瑞典博多、塔林、智利蘇阿比、巴西丹戎帕拉、印尼泗水、德國巴塞羅那、馬來西亞林查班、比利時安特衛普等港口合作。2018年,在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全球集裝箱港口20強預測報告》中,廣州港排名第6。建設規劃根據《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規劃綱要》,到2020年,珠三角內河航道和西江航運幹線基本實現現代化,形成以三條以上航道為骨架的泛珠三角航道體系。根據規劃標準,將建設西南航道出海南、出中國、出北方,相應建設岷江、瀾滄江,完善航道支撐體系和港口功能。基本建成泛珠三角內河集裝箱運輸體系、西部地區散貨運輸體系和物資運輸體系,水運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價值意義廣州港作為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樞紐港,為廣州及其腹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廣州城市發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廣州參與國際競爭、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戰略資源。廣州港的快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廣州的經濟繁榮。(時任廣州市委副書記歐陽衛民)廣州港位於中國的南大門,珠江口,幾乎貫穿了泛珠江經濟區。是泛珠三角經濟區的出口通道,是中國最重要的外貿口岸之壹,點輻射、線輻射力強。(楊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