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秋膘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壹般在立秋到寒露之間。我國民間有句俗語叫“夏天苦”。經過壹個漫長的炎熱潮濕的夏天,許多人吃得少,變得虛弱。在立秋的季節,人們用食物來彌補夏季流失的“脂肪”,稱為“粘秋肥”。貼秋膘的習俗始於清代,流行於我國北方民間。壹是北方冬季寒冷,貼秋肥可以禦寒,幫助度過寒冬;第二,因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農民們非常忙著吃肉。
牛羊肉最有營養。羊肉是溫補,壹年四季都可以吃。立秋後吃羊肉對虛寒的市民很有好處。牛肉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的需要,可以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牛肉燉胡蘿蔔,羊肉燉山藥都是不錯的搭配。
蒸蔬菜相對簡單。蕓豆、豆角、茄子放在蒸鍋裏蒸。將大蒜搗碎,加入醬油、米醋和香油制成汁液。蒸好的原料可以澆上蒜汁。
牛肉燉白蘿蔔
將牛腩或牛筋切成大塊,焯壹下;白蘿蔔去皮,切成大滾刀塊,焯壹下。將砂鍋用食用油加熱,放入蔥、姜、八角炒香,放入牛肉末翻炒幾下,加入料酒、醬油、開水燉25分鐘。加入白蘿蔔塊,小火燉10分鐘。加鹽、剁椒、芫荽碎調味。
羊排燉山藥剁成大塊,清水洗凈,浸泡半小時,血水洗凈。在鍋裏放半個胡蘿蔔丁、姜和羊排,煮開。用清水沖洗它們。將羊排、姜、胡蘿蔔放入鍋中,加入開水燒開,加入山藥、紅棗、枸杞,放入鍋中煮20分鐘,最後撒上蔥花、香菜,加鹽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