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如何寫壹篇食品中化學科普的短文

如何寫壹篇食品中化學科普的短文

我搜索了壹個例子供妳參考。

化學的秘密:為什麽亞洲人和西方人的飲食有巨大的差異?

添加時間:2011-12-23作者:康斯坦丁來源:科幻銀河點擊:117

雙擊滾動收藏打印關閉字體:大,中,小

在衣食住行方面,除了吃,其他三個亞洲和西方逐漸拉近了距離,與世界接軌。在服裝方面,亞洲街頭穿西裝的行人比例已經超過了美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在住房方面,亞洲的居住條件和平均面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高端社區不亞於歐美。在商務方面,亞洲的私家車質量接近歐洲國家。僅在食物方面,亞洲和西方的差異最大!

西方人在飲食上強調科學和營養,烹飪的全過程嚴格按照科學規範進行,烹飪標準化,廚師的工作就變成了極其單調的機械工作。西餐的原料在操作技術上多為新鮮、無汙染、天然、自然,充分發揮其原汁原味。幹貨不用太多,牛奶是西餐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供應商根據原料的特性進壹步規範了原料,廚師不再單純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和決定使用哪種原料。

歐美和亞洲的菜肴口味不同。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數萬種食譜中使用的食材的化學成分,探索了東西方烹飪藝術的差異,發現西餐大多使用味道相似的食材,而亞洲美食則盡量避免這種情況。

在西方,提到主食,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高熱量的食物,牛排、沙拉、火腿、土豆等。當然,面包和牛奶是不可或缺的。這些東西的烹飪方法比較簡單,但是營養價值豐富。西方人喜歡在食物中加入各種調味品,如黃油、奶酪、黑胡椒、咖喱,以及各種不同顏色、不同用途的醬料。西方人普遍偏胖偏高,這和他們愛吃乳制品和甜食有很大關系。西點富含脂肪和蛋白質,甜而不膩,造型美觀。甜點壹般在主食之後吃,甚至在壹些下午茶中,也受到人們的青睞。

做菜講究食材搭配由來已久。壹個好的廚師在做菜的時候肯定會考慮各種食材的味道。壹些西方廚師敢於搭配看起來完全不同的白巧克力和魚子醬,因為這兩種配料含有壹些味道相同的化學物質。

劍橋大學的塞巴斯蒂安·阿納特(Sebastian Ahnert)帶領壹個研究小組分析了世界各地烹飪中常用的381種食材中的1021種風味化合物,並用這些化合物制作壹張圖片,看看各種食材中有多少種風味相同的化合物。

隨後,研究人員查看了美食網、食譜大全和韓國食譜網站菜單盤這三個著名烹飪網站上的56498份食譜,並對北美、西歐、南歐、拉美和東亞的美食進行了比較,以了解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在烹飪時如何搭配各種風味食材。

研究人員在發表於《自然》雜誌的論文中寫道:“西方烹飪喜歡使用許多味道相同的食材,但東亞烹飪傾向於避免使用味道相同的原材料。”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北美和西歐的食譜混合了更多相同風味的食材,北美74.4%的菜肴中出現了包括黃油、牛奶、雞蛋和豬肉在內的13種主要烹飪材料。以香草煎蛋卷為例,使用的材料包括牛奶、黃油、香草、雞蛋、蔗糖和小麥粉,其中黃油和牛奶中有壹半以上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風味,黃油和雞蛋、雞蛋和牛奶、雞蛋和香草、黃油和香草都含有相同的風味化合物。

而南歐和東亞的食譜往往會避免使用同壹種風味的食材,尤其是東亞的食材,更喜歡使用完全不同風味的原料,比如芝麻油和大蒜。越是兩種食材味道相同,東亞居民做菜時就越不太可能把它們混在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