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最早見於《新修本草》,歷代本草都有記載,只是名稱不同。在古代中醫典籍中,認為馬齒莧性寒、酸、無毒,具有疏肝理氣、健脾養胃、潤腸解毒的作用。馬齒莧在中國藥典(2015版)中的功效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止痢。中醫認為,馬齒莧的功效主要體現在清心、肝、肺、大腸之熱;清火解毒;涼血,降肝胃火等。
關於馬齒莧在開水中的作用,主要是看這種藥最突出的功效。馬齒莧是各種腸道疾病的首選。對於大腸經,有解毒、消炎、清熱等作用,基本可以根治腸熱證。民間傳說也常用來治療腸胃疾病。此外,馬齒莧還可以用來治療壹些皮膚病,主要原因是馬齒莧的解毒功能可以內外兼治,內部的血液可以分為兩部分,使皮膚不專業。無論是內服還是外用,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壹些皮膚病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療。
雖然馬齒莧作用範圍廣,副作用少,但仍有部分人不適合食用。馬齒莧性寒,易流產,孕婦不宜服用。另外,體質虛弱、脾胃虛寒的人要少吃,腹寒引起腹瀉的人也不要吃,以免加重病情。根據中醫的診斷,辨證服用馬齒莧可以達到更好的療效。需要註意的是,馬齒莧性寒滑,慢性脾虛泄瀉、脾胃虛弱者慎用,孕婦不宜食用。如果正在服用的中藥中有鱉甲,就不應該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