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越想越覺得不對勁,忍不住想胡亂說幾句。
當時的韓先生可能只是想到了問題的壹個方面,就是他壹口咬定和尚是去別人家,或者說這是外來的和尚,所以用了“叩”。
但我覺得和尚半夜來敲寺門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是和尚在敲寺門,說明他可能是個旅行的和尚,在這裏旅行,路過寺廟,借宿。但考慮到他半夜才摸到殿前,又是個陌生人,留下來成功的把握肯定不大。就算敲門,天也黑了,沒飯吃,沒人鋪床。作為壹個流浪的和尚,他離不開住宿的體驗。
另壹個假設是僧侶拜訪朋友。但是按照套路,只有過了半夜才想到去拜訪朋友,敲人家的門,好讓主人匆忙起床,匆忙找拖鞋襪子點蠟燭?有點突兀!這個假設大概也不靠譜。
另外,和尚是不是急著找別人?闌尾炎派人去請醫生?動作之疾風驟雨,與“池邊樹上留鳥”的安靜環境並不相符。這個假設也要排除!
那就只能考慮和尚是不是要回他的廟了。
這是當地的壹個和尚,壹個與時俱進的小和尚,因為只有小和尚才是精力充沛的,樹頂明月的時候還在外面蹦跶。可能他晚飯後溜出廟去上網打遊戲聊天泡MM了,半夜才回來。回妳的地方去。妳不用敲門,是嗎?如果敲門聲吵醒了夜晚棲息在池邊樹上的鳥兒,豈不是破壞了詩中原本寧靜的意境?
和尚回到寺廟有兩種方式:
第壹,小廟裏只有他壹個和尚,他壹個人在廟裏。因為耐不住寂寞,就跑出去訪友,討論經典。當他回到自己荒廢的小廟裏,就算他把門撞開,也沒人會開門,何況是壹個渾家。何必呢?
第二,廟裏和尚多,那些老實巴交的和尚都是打著古佛綠燈俠的呼嚕。剛剛洗完桑拿,唱了卡拉ok,吃了燒烤的和尚,在月光下躡手躡腳地回到了寺廟。就算他有壹百個膽子,他敢敲嗎?如果敲門聲驚動了上夜班的師兄,並報告給方丈,小和尚豈不是知道被懲罰的滋味?他壹定會輕輕推開出門時虛掩的門,像泥鰍壹樣溜回自己的禪房。如果廟門已經關了呢?估計大家給他取的觀念是“和尚翻了月,下了門”。這種場景是愛玩的人都熟悉的!當然,這個假設是另壹回事。
話說回來,就算小和尚半夜去別人家,壹定是在敲門嗎?我不這麽認為!如果他去了幾個街區外的寡婦家呢?經常來廟裏燒香的年輕寡婦會把門關得緊緊的,等著和尚來敲門?如果敲門聲驚動了住在隔壁的八卦女,豈不是給她家的門平添了許多是非?所以和尚只會選擇推門而不是敲門。此外,門必須不上鎖。
想了想,我覺得有可能是和尚敲門。也許他在月光下去找住持了。因為小和尚還沒到35歲,最近寺裏有個空缺,小和尚年紀小,拿著XX佛學院的本科函授文憑。他想競爭這個有利可圖的職位。此時,方丈正躺在他為壹位女香客買的別墅裏的意大利沙發上,和那位女香客討論寺內的人事安排!
拿著厚厚壹疊香火錢的小和尚,肯定會戰戰兢兢地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