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勵誌書籍琳瑯滿目,是的,成功人士都喜歡宣揚真理。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他們為什麽喜歡推理?……
他們真正體會到了真理的神奇,並認真執行,然後成為了成功人士。
生活中90%的痛苦和焦慮,根源在於人們不明白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如何點燃生活的熱情,如何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幸運的是,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提供了答案。
本書分為四章:
第壹,實現理想
第二,從原理上考慮問題。
第三,用利他主義度過壹生
第四,磨練靈魂,提升心智
第壹,實現理想
稻盛和夫在回答中所說的指針,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生“哲學”。他認為,越是有才華的人,越需要生活的指引,因為如果缺乏這種“哲學”,就不會用在正道上,不僅不可能成功,還可能給世界帶來災難。
?1.換個思維方式,人生就會轉180度。
稻盛和夫把哲學與生活的關系總結成兩個公式:
①個性=個性+哲學
②生活和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第壹個公式說明,先天的性格,加上人生道路上所學所悟的哲學,加起來就形成了人格。所謂哲學,說白了就是人們對“作為壹個人什麽是對的”的回答。
每個人都有機會擁有堅實的哲學基礎,因為在我們的童年,父母和老師教導我們不要說謊,不要給別人帶來麻煩,要誠實,不貪婪,不自私等等。只是人長大了,迷上了社會的慣性,漸漸淡忘,變得不以為然。
第二個公式表明,更好、更幸福的生活結果取決於三個要素的乘積。註意是乘法,不是加法。這與日本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福澤諭吉的觀點不謀而合。福澤諭吉曾說:壹個思想深遠的哲學家,壹個高尚正直的心靈,壹個魯元的勇士,再加上小官吏的才能和當地人民的體魄,就可以成為工業圈裏的英雄。
其實能力和熱情,無論什麽樣的人,分數都在0以上。有能力但缺乏熱情的人,很可能在生活中有不好的結果。但能力相對較弱,卻因為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所以工作努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充滿熱情。這樣的人取得的成果可能遠遠領先於前者。
三要素中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也就是人生哲學,它決定人生結果的上下限,因為它有正有負,它的得分範圍是負100到正100。即使有再高的能力和熱情,只要思維方式是消極的,結果也是消極的。
2.心靈決定命運
在改變自己心態的那壹刻,生活有了轉機。原來命運不是命運,而是可以隨著心態的改變而改變的。所以東方哲學講究“立命”。
?只有妳積極追求的,才能得到。
?想做就能做。凡事“先想”很重要。欲望是壹切的開始。實現自己的願望所包含的壹個很重要的意義是,心不召物,物不至。欲望是種子,是壹切的開始,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強烈而不同尋常的願望,可以催生行動的力量,打破所謂的“常識”。很多人把強烈的欲望當成壹件很簡單的事情,以為只是不想,只要想就好。但事實上,能夠對某件事持續保持熱情,這本身就是壹種類似天賦的重要品質。
4.要實現的狀態在頭腦中以“顏色”呈現
很多人把強烈的欲望等於成功之母的說法視為唯靈論,認為不夠科學。但是當妳壹直對壹件事充滿熱情的時候,說明妳在持續的、徹底的思考這件事。妳可能在事情發生之前就已經“看到”了結果。在最極端的狀態下,這個夢想的實現,如在眼前,極其生動,細節和畫面甚至是豐富多彩的。
如果妳能描述成功的過程和場景,形成清晰的邏輯印象,妳成功的概率極高。所謂“不可能”,只是現在的妳不可能,而未來的妳自己有可能。只要妳持之以恒,每天再接再厲。
?5.時刻關註生活,不斷努力。
?持續思考不是漫無目的的思考,而是時刻關註。所謂有意註意,就是“有意地”凝聚自己的意識,專註於某個事物的某個細節,這與依賴慣性的條件反射相反。
有意的關註意味著持續的努力,也意味著專註於每壹個平凡的瞬間。許多人在思考未來圖景時,往往會發現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令人不安。但是,人生是“今天”的不斷積累,是“現在”這壹刻的不斷延續。無論多麽急功近利,明天都不可能先於今天到來。認認真真過好平凡的今天,為明天努力,妳才能認出不平凡的明天。
?稻盛和夫說,我不太欣賞有才華的人,因為有才華的人往往憑借自己的才華,以對未來似是而非的理解,忽略了今天。反倒是普通人,帶著孜孜不倦默默專註於壹件事的力量,拼命的活在今天,每天都有壹點點的進步。當他們回頭看時,發現自己已經不自覺地站在了山頂。當然,前提是要有意識地不斷提升自己,而不是隨便重復。
第二,從原理上考慮問題。
我們往往會把事情想得太復雜,但其實事情的本質是極其簡單的。就像物理中壹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會通過分解轉化成壹個非常基礎的知識點。世間萬物皆如此。乍壹看,壹個復雜的東西只是幾個簡單的東西組合而成。抓住復雜現象背後的簡單本質,是壹種極其重要的思維方式。習慣於從原理出發思考,是理解壹千件事情中本質的最重要的方法。
1.只有在知道不行的情況下,實施才有意義。
如上所述,對於人生來說,所謂的原則,說到底就是對壹個問題的回答:作為壹個人什麽是對的?答案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我們從小就在聽老師和家長壹直在說的,要誠實,不要說謊,不要貪婪...正確答案大家都知道,那為什麽大多數人會偏離路線呢?
正如《壹個女人的氣味》的主角中校·弗蘭克在電影中的流行演講中提到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條路是正確的,但我從來不走。為什麽?因為太苦了。
按哲學行事需要約束和規範自己的行為和欲望,這伴隨著很多痛苦,有時會給自己帶來暫時的損失和痛苦。但即便如此,稻盛和夫還是建議我們選擇“不順利”和“不切題”的道路,因為在正確哲學指導下的行為,即使有暫時的損失,後面也會有回報。
稻盛和夫避開陷阱的關鍵在於,他始終相信,只有額頭冒汗,自己努力賺到的錢才是真正的利潤。在這種信念的指引下,面對暴利,他從未動搖。
人是很脆弱的,不刻意戒備,自我戒備,即使知道真相,也會不自覺地成為欲望和誘惑的俘虜。原則是正確和力量的源泉,但同時也容易被忽視。如果妳不是壹直在想,那就很容易被束之高閣。
2.在工作現場聽聽“上帝的聲音”。
經驗比知識更重要,這是人生的壹個重要原則。“認識”不壹定是“見面”。就像菜譜壹樣,只要能看懂就能看懂,但不壹定能按照菜譜做出好吃的菜,因為只有在現場反復實驗的過程中,才能逐漸體會到細微的要領。任何事物都需要知識和經驗才能“知道”。在此之前,它只是“知識”。在信息社會裏,知識是每個人都唾手可得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知道”,因為這種差距只能靠現場體驗來填補。
的確,經驗就在妳的工作現場,否則,只是別人的經驗。工地上有神。在現場,妳可能壹次又壹次的努力嘗試,但是妳壹直碰壁,直到山窮水盡。但是堅持下去妳會發現,當妳覺得自己已經絕望的時候,事情才剛剛開始。
稻盛和夫總結說,答案永遠在現場。但要從現場得到答案,首先妳必須和任何人壹樣對工作充滿熱情,其次妳必須極其認真地度過每壹天。
3.“喜歡”點燃熱情
只有自燃的人,才能堅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成就自己的事業。所謂自燃型,就是能自己燃燒激情的人。在世界範圍內,物質根據其燃燒特性可分為三種:通過點火可以燃燒的可燃物質;點火不能燃燒的不可燃物質;能夠自行燃燒的自燃物質。人也壹樣。
有些人可以在沒有任何鼓勵的情況下燃燒熱情。有些人可以在外界的鼓勵和要求下慢慢燃燒。有的人很冷漠,不燃。對於組織來說,不燃型危害很大。不僅麻木了自己,還奪走了別人的精力。而最有利於組織,最有可能成就自己的人,就是自燃型。他們不僅燃燒自己,還將能量轉移給周圍的人。
但是,人不壹樣,怎麽會變成自燃的人呢?稻盛和夫說,最有效的方法是喜歡妳的工作。喜歡會釋放強大的能量,促使人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從而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環。
但是,有些人不能喜歡自己的工作,怎麽辦?
稻盛和夫說,讓我們保持專註,努力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痛苦會催生歡樂。“喜歡”和“投入”是硬幣的兩面,兩者之間存在因果循環。妳會因為擅長而喜歡,也會因為喜歡而擅長
4.摒棄私利,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京瓷員工和部門之間經常會有關於工作的爭執。雖然他們對彼此都很認真,但總是爭論不休,拖慢了工作節奏。
每當他們意見不壹致,相持不下的時候,他們就會說,那就去找社長,把問題擺在稻盛和夫面前,讓他來決定。稻盛和夫認真聽取了雙方的陳述,得到的回答總是得到雙方的壹致認可,壹個個輕松滿意的歸來。
對此,稻盛和夫表示,這壹不是因為他的下屬被他的權威所阻礙,二不是因為他比所有人都聰明,只是因為他能超越糾結的利益,冷靜地分析問題。部門之間的糾紛看似復雜,很多時候只是因為小原因引起的,大多是因為私利。把問題說清楚,回歸到“作為壹個人什麽是對的”的本質,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著名數學家廣中平佑曾經說過,看似復雜的現象實際上只是簡單事物的投影。他曾經通過提升壹個維度,解決了壹個困擾了數學界幾百年的問題。對於自己的解題思路,他解釋說“假設有壹個十字路口有壹個平面交叉,沒有信號燈,車從四面八方來,有的要轉彎,有的要直行,壹片混亂。”從二元觀點來看,這種混亂是無解的。但是如果加上人民幣“身高”呢?如果把路口變成立體路口,不用紅綠燈也能讓交通暢通無阻。"
要做出公正準確的判斷,關鍵是要有壹雙純凈不偏不倚的眼睛,不被細節蒙蔽,直奔問題根源。從這個角度觀察問題,不僅可以用來管理企業,國際問題,家庭糾紛,也可以妥善解決。
當人們擺脫自私自利的枷鎖,走出利益和執著的怪圈,從利他出發,就能做到這壹點。
第三,用利他主義度過壹生
“利他”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嚴肅和崇高,其實只是壹件很平常的事。想給孩子創造壹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給媽媽買壹個按摩器,讓老婆的紀念日過得開心,都是利他的表現。任何行為,只要是出於對周圍人的愛,就已經是利他的了。
1.天堂和地獄的區別是由心態決定的。
壹位佛教前輩曾經給稻盛和夫講過天堂和地獄的故事,我們都聽過。這位長者說天堂和地獄的區別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麽大。從外觀上看,兩者甚至壹模壹樣。他們都是壹群人,拿著長長的勺子,圍著大鍋吃著美味熱騰騰的食物。兩者的區別只是人心的不同。地獄裏的每個人都想先吃東西,爭先恐後地拿著食物,但勺子太長,夠不到嘴,結果誰也吃不到食物,餓得頭暈目眩。而在天堂,恰恰相反,每個人都把食物給了周圍的人,結果每個人都能吃到美味的食物。
2.在乞討施舍中遇見人心之美
?人會在利他行為結出果實的那壹刻,而不是在私欲得到滿足的那壹刻,被深深的、純粹的、終極的幸福所充盈。
利他是商業的起點和終點。
商業出現的原因是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交換自己沒有的東西,實現人我雙贏。
4.日本富國都有道德人格教育。
?在身心成長的青春期,孩子必須學會如何做人,這可以給他們慢慢認真思考的機會,但必須進行全面的人格教育。
第四,磨練靈魂,提升心智
無論是教育孩子,還是引導民眾,其實都是基於“我們生活的意義是什麽”這個問題。。如果答案不同,采取的策略就會相反。稻盛和夫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提高心智,錘煉靈魂。被欲望所困是人類作為動物的天性,但作為人類,我們並不是像動物壹樣來到這個世界上生活的。當然,生活需要豐衣足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前進的動力。這些都不應該完全否定。但那些都只是外在的東西。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心靈和死亡時,我們需要壹個比以前和來時更純凈的靈魂。
1.對領導者的要求是德重於才。
在這個世界上,有時候我們確實需要強調自己,堅持自己的想法,但相應的謙虛卻被完全丟棄,這也是不可思議的。
2.磨礪心智的“六個勤奮”
如何才能避免這些領導人的結局?就是用多種方法磨練心靈,凈化心靈。
付出和任何人的努力壹樣多
②謙虛和傲慢
③每天反思。
(4)感激活著。
⑤積累善行,利他思考。
6.不要有感情上的困擾。
?養成隨時感恩的習慣。
?任何時候除了感恩,也要坦然的表現出自己的喜悅。再小的事情,只要是開心的,感恩的,都要坦誠的表達出來,不要拐彎抹角,也不要故作深沈。
我們確實被壹種叫做命運的力量所控制,而命運不等於命運,所以我們需要學會改變自己命運,造福他人命運的活法。假裝去做人們應該做的事情,並以正確的方式去執行,必將迎來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