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天中的首餐,早餐的地位似乎並不高。除了沒時間吃,還有壹些人拒絕或不規律吃早餐的理由是沒胃口。
其實,吃早餐也有黃金時間,不僅滿足食欲,還能幫身體蓄滿能量。
《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妳什麽時候吃早餐胃口更好,並為不同人群推薦8款早餐搭配。
受訪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 於康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範誌紅
中國營養聯盟高級營養講師 徐靜
人在睡眠時,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休息,而消化器官卻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到清晨才逐漸進入休息狀態。如果早餐吃太早,就會幹擾胃腸休息,擾亂腸胃的正常蠕動節奏。
清晨,人體的脾臟困頓呆滯,常使人胃口不開、食欲不佳,老年人更是如此。於康建議,早餐時間安排在7~8點, 更推薦在7點20分左右進餐,此時人的食欲最旺盛。
比如,7點左右起床後,過20~30分鐘再吃早餐最合適。徐靜提醒,如果起床晚了,也應該吃早餐,但這時候需要根據此時離午餐有多久,來決定吃什麽。
早餐攝入的能量應占到全天總能量的25%~30%,壹般吃到七成飽即可。除了給腸胃補充能量,還有以下好處:
保護消化系統
晚上睡覺時,人雖然休息了,但消化系統仍在不停工作。早上7點左右胃腸道“蘇醒”,分泌胃酸、消化酶等,如果不吃早餐來中和這些物質,就會損傷胃腸道黏膜。
另外,膽汁會在膽囊內停留較長時間,其中的膽固醇等結晶會析出更多,易形成膽結石。吃早餐能避免消化系統出現功能障礙。
幫助減肥
在不少人的觀念中,減肥期不應該吃早餐,否則會加大減肥難度。然而,很多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反而更容易肥胖。這是因為,不吃早餐,午餐時饑餓感會大大增加,往往吃得更多,導致總能量有增無減。
改善情緒
日本東京大學的壹項研究表明,早餐會影響心理 健康 ,沒時間或不習慣吃早飯的人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當人們不吃早飯時,體內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供給,可導致血糖下降,腎上腺素及皮質醇水平升高,從而產生焦慮、抑郁情緒。吃早飯後,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葡萄糖,皮質醇水平下降,情緒即會得到平復。
平穩血糖
不吃早餐的空腹狀態,體內胰島素水平偏高,這意味著容易感到饑餓,午餐和晚餐就要把早餐缺失的熱量補回來,很容易進食過多,導致血糖在壹天中出現兩次較大的高峰,進而影響全天的胰島素調節。
壹天之計在於晨,壹頓完美早餐才能讓身體蓄滿動力,建議避開這些錯誤吃法:
零食當早餐
營養不足或肥胖
許多學生、白領早上來不及吃早餐,就會去便利店買幾包零食充饑。這種吃法雖然節省時間,卻傷了腸胃。
零食大多含糖量高,會造成營養不良或肥胖,邊走邊吃不利於消化和吸收。如果時間實在緊迫,可以選擇堅果類零食外加牛奶、豆漿,補充能量的同時保證營養攝入。
剩飯菜當早餐
營養素損失嚴重
許多老人不舍得將剩飯菜倒掉,熱壹熱作為第二天的早餐。這樣做不是不可以,但要註意“剩葷不剩素”。
肉菜類比如丸子等比蔬菜好,因為蔬菜經過反復加熱營養素損失嚴重,而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不易流失。
如果要將剩飯菜作為早餐,應該額外加壹杯牛奶或新鮮蔬菜,補充營養。
光吃牛奶加雞蛋
飽腹感不夠
牛奶、雞蛋是營養早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不能算壹份完整的早餐。牛奶、雞蛋無法提供人體必需的碳水化合物,吃後會很快感到饑餓,從而間接影響人的工作學習效率,對兒童的影響尤其大。
吃牛奶、雞蛋的同時,應搭配粥、饅頭等主食補充能量,最好再加壹份蔬菜,讓營養更均衡。
油膩食物
不易消化
壹些人為了讓早餐更豐盛,大量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高脂肪的食品,如奶酪、漢堡、煎炸食品等。這些過於“營養”的早餐只會加重腸胃負擔,對身體有害無益。
吃油條、喝豆漿更是許多人的早餐“標配”。油條在高溫油炸過程中,營養素被破壞,並產生致癌物質,對人體 健康 不利,如果是長期使用的剩油對身體的傷害更大。
建議豆漿最好選不加糖的,如果早餐吃得過油,那麽午餐、晚餐要避免煎炸食物。
壹頓 健康 合格的早餐至少應包括3類食物:谷類食物、動物性食物、蔬果等。不同人群吃早餐應該按照身體需求搭配:
1、 上班族
湯面(最好用含豆類原料的面條)壹碗,配1個雞蛋、150克綠葉菜、少量醬牛肉或豆腐幹,上午再吃1小把葡萄幹(15克)。
推薦理由
雞蛋、醬牛肉和豆腐幹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能壓制餐後血糖反應。綠葉菜可補充鉀、鎂和維生素C。對乳糖不耐受的人來說,用豆腐幹代替乳制品,加上綠葉菜,可攝入不少鈣質。上午再吃點葡萄幹,可補充膳食纖維、鉀和碳水化合物,預防午前饑餓。
這份早餐營養供應全面,消化速度較慢,耐餓性好,適合綠色出行、有壹定運動量的上班族,比如騎車40分鐘以上、坐地鐵上下班。只要略微減量,也適合中老年人。
2、 健身愛好者
全麥三明治(全麥饅頭或面包烤出香氣,夾入茶籽油嫩煎蛋、1片低脂奶酪和壹些黃瓜片),半碗雞蛋拌菠菜(雞蛋煮熟切碎,焯軟的菠菜切碎,拌在壹起,然後加少量香油和鹽調味),1杯牛奶。
推薦理由
如果健身是以增加肌肉為目的,雞蛋、牛奶、奶酪都是較好選擇。
研究表明,綠葉菜中的硝酸鹽和類黃酮利於促進運動者的血液循環,所以運動愛好者早上吃些綠葉菜能讓運動效果更好。蔬菜、蛋白質配合全谷食物,利於保持血糖穩定。
3、 30歲以上女性
豆漿燕麥粥、熟芝麻1小把、去核棗肉1小把、1杯酸奶。
推薦理由
這個年齡段的女性,既要補足鈣質和多種營養,還要控制熱量,保持標準體重。酸奶、芝麻都可提供鈣質。燕麥和芝麻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利於排便,其中燕麥有降低膽固醇、平穩血糖的作用,芝麻也可補充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E。
另外,對更年期女性來說,豆漿不僅利於預防心腦血管病,還可緩解更年期不適,減輕因雌激素下降造成的骨質丟失。
4、 正在減肥的人
少量面條加綠葉菜、蘑菇絲、豆腐千張絲、黃豆芽,1個雞蛋,加1茶匙香油煮成湯面,配1個桃或蘋果。
推薦理由
減肥人群的飲食特點之壹是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保證蛋白質攝入,同時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
這款湯面中,關鍵是面條的量要少,而是多加壹些絲狀的配菜,這樣既有面條的口感,有足夠的飽腹感,還攝取了更多膳食纖維,利於減肥。
5、 素食者
雜糧炒飯,用頭壹天晚上做的含有大麥、燕麥、小米、糙米等食材的熟飯,加胡蘿蔔丁、香菇、豌豆、豆腐幹丁等同炒,食用前拌入炒香的芝麻或花生碎,再配壹杯加入蛋白粉的豆漿。
推薦理由
對素食者來說,保持營養均衡非常不易,需要攝取足夠蛋白質。雜糧飯中添加了蛋白質含量較高的燕麥和豌豆,並配合堅果和豆制品作為蛋白質來源,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以及多種微量元素上都有供應,適合素食者嘗試。
6、 沒有時間吃早餐的人
即食燕麥片或玉米片、壹瓶牛奶、大棗幾枚、榛子等堅果20克、壹個橙子或蘋果。
推薦理由
對這類人來說,飲食最重要的是便攜性。由於吃飯時間不夠固定,準備可以隨時食用的食品非常重要。
以上食物既保證了主食、飲品、水果、堅果的均衡攝取,同時也盡可能保證了食材天然、少加工的特點。
7、 腸易激綜合征人群
雜糧糊(把小米、燕麥、山藥幹等雜糧烤熟打成粉,沖成糊狀食用),配雞蛋羹、不涼的活菌酸奶、蒸蘋果。
推薦理由
腸易激人群飲食的最大原則是減少腸胃刺激,易於消化吸收。雜糧糊營養豐富又易於吸收。
雞蛋羹比煮雞蛋對腸胃的刺激更小。果蔬也以蒸熟以後吃最為穩妥,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腸胃。冷藏酸奶要在常溫下放壹會,待溫度適宜時再飲用更好。
8、 背奶媽媽
二米炒飯(大米、小米與蝦仁、豌豆、雞蛋等同炒),小份涼拌青菜,再加半個蘋果,早上1杯杏仁芝麻豆漿,上午再加1杯酸奶。
推薦理由
背奶媽媽忙碌的同時,還要保證營養,尤其要註意蛋白質和鈣的補充,以保證母乳的充足和營養。
牛奶、酸奶或羊奶是媽媽們補鈣的首選。堅果利於補充鋅元素。小米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等微量元素,能改善乳汁質量,促進嬰幼兒營養均衡,所以經常吃點二米飯,對哺乳期媽咪來說非常適合。